亚太军情观察 | 印度为何加速退役二代机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马尧

自洞朗对峙以来,印度的军情动向开始广为国人关注。近日,一则消息又在中国的媒体大肆“吸睛”:英国《简氏防务周刊》1月3日报道称,印度空军退役米格-21M、米格-27ML中队。报道称,2017年12月底,印度空军退役了一个中队的米格-21M(96型)战斗机和一个中队的米格-27ML战斗机,标志着印度空军的作战机群进一步缩减规模,已经到了32个中队,比获准成立的42个中队少了10个。

有外媒认为印度的第二代战机数量将会因此大规模缩减。要讨论该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战斗机的划代。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技术特点是采取后掠机翼,最大速度在1.3马赫左右,装备简单的雷达瞄准具,主要作战武器为航炮和大口径机枪,作战方式是追尾攻击为主的近距格斗,其代表型号为美国的F-86和苏联的米格-15。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其技术特点是采取小展弦比薄机翼以及细长机身等先进气动布局,速度超过2马赫,开始装备独立的航空电子设备系统,机载武器由红外制导的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和雷达制导的中距拦射空对空导弹和航炮构成,空战模式以近距格斗为主,具备一定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代表机型是苏联的米格-21和美国的F-104战斗机。

20世纪60年出现的变后掠翼战斗机F-111和米格-23则被苏联划为第三代战机,按照美国的标准,该两种型号属于第二代战斗机。美国标准的第三代战斗机(苏联标准的第四代)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其技术特点是空战机动性大大提高,在爬升率、盘旋半径、持续转弯率、瞬时转弯率、加速度等方面比起第二代战斗机都有显著提高。边条机翼、前缘襟翼、翼身融合以及大推重比发动机是其机动性得以大幅度提高,具有下视、下射和对地攻击能力的多功能雷达以及中远程空对空导弹的配置使第三代战机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和超视距作战能力。这一代战斗机的代表有美国的F-14、F-15、F-16、F-18;苏联的米格-29、苏-27、米格-31;中国的歼-10;法国的幻影-2000和日本的F-2。

印度此举是有限的资源与逐步扩大的野心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的结果。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主体国家,在独立之后一直奉行扩张政策。在印度的军事扩张过程中,无论是三次印巴战争还是卡吉尔之战,印度空军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湾战争结束后,各军事大国都非常重视空中力量的建设,印度也不例外。在去年挑起洞朗对峙后,印度明显加快了空中力量的扩张步伐。此次印度将米格-21退役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新锐战机的引进方面。印度是一个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的穷国,一年的军费虽然达到500亿美元左右,但考虑到其军队庞大的规模,这些钱也不能算多。如果花钱维护一支庞大而落后的空中力量,不如将落后装备进行淘汰,从而省出资源购买新型战机。

其次是减轻后勤维护方面的负担。由于主战装备来自俄、英、法等多个国家,主要装备来自这么多国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超级复杂的后勤维护系统。它的最显著体现,就是印度空军技术训练学校。这个成立于1987年的学校一共有8个分校。这些分校并不是按军区或战区划分来就近分包培训人员的,而是分别负责8个主要机型的飞行员、空军地面参谋人员和保养维修人员。比如其中一个分校就专门教授如何驾驶和维护保养“美洲虎”轻型攻击机,有来自英国和法国的飞行员工程人员在学校中手把手培训印度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另一个分校则主要培训如何驾驶和维护保养米格-23/27战斗机做斗攻击机,教员有—部分来自俄罗斯。随着LCA战斗机的入列,印军后勤维护压力更大。如果将老式苏制战机淘汰,无疑将会给不堪重负的后勤系统减轻些许负担。

“瘦身”后的印度空军战斗力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能否支撑起扩张野心恐怕还需要实战检验。但是对这样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来说,目前想到的只有对外扩张,而不是更长远的东西。


作者简介:马尧,亚太智库研究员,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关系专业博士,著名时事及军事评论员,从事地缘政治思想和军事装备及战略战役战术理论研究,澎湃防务军事顾问。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

【相关链接】

亚太军情观察 | 历史的轮回?俄罗斯开始直升机航母计划

亚太军情观察 | 美军能否在2018年打破阿富汗战争僵局?

亚太军情观察 | 印度高调示强,中印边境将有两场“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