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

腾讯科技

text

【亞太日報訊】在業內人士看來,11.14巴黎事件注定將成為繼9.11事件後的全世界反恐戰爭史的重要時標。對於網絡安全行業來說,社會安全環境、產業技術升級等內外因素的變化將帶來產業政策、供需關系的改變,最後推動產業新一輪景氣周期。就行業來看,目前我國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投入占整個IT 比重僅約2%,遠低於歐美國家10%左右的水平,潛在空間達千億級別。

中央網信辦積極推動國家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制定網絡安全戰略規劃,推進網絡安全法規標准,加強關鍵信息技術設施保護,通過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等活動,國家網絡安全防護能力不斷提升,網絡空間日漸清朗。政策層面傳遞的信息預示著網絡安全浪潮將洶湧而至。預計網絡安全領域將掀起產品整合潮流,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擁有核心技術實力、客戶資源、人才優勢及品牌影響力的本土廠商,將成為信息安全行業的整合者。

其實從棱鏡門事件後,各國均加大信息安全重視程度,我國目前信息安全形勢嚴峻,急需加大此領域的投入,加大國產化替代力度。國家層面政策持續向自主領域傾斜,行業龍頭公司業績彈性較大,高成長已是必然。就前三季度業績來看,信息安全板塊整體增長穩定,部分龍頭公司業績增速明顯加快。

我國明年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電子通信時代,信息安全脆弱的像一層窗戶紙,基於計算復雜度的經典加密體系一次次被破解,絞盡腦汁的信息加密最終可能淪為形同虛設。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求助於保障信息安全的“終極武器”——量子通信。據悉,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明年6月前發射,這有望使中國先於歐美擁有量子通信覆蓋全球的能力。目前,量子衛星的關鍵部件的研制與交付已經完成。

量子通信作為後摩爾時代的新技術,有望在10至15年之成為繼電子和光電子之的新一代通信技術。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王建宇研究員指出,作為中科院先導計劃中空間計劃的一部分,量子衛星需要在兩年的設計壽命中完成三大任務:衛星和地面絕對安全量子密鑰分發、驗證空間貝爾不等式和實現地面與衛星之間隱形傳態。

這些實驗將通過我國自主研發的星地量子通信設備完成,整個的量子通信過程就像是衛星產生光子並“發射光子”,與之對接的地面系統則負責“接收光子”。如果天地間的光子“接發球”順利完成,意味著以往局限於地球上的量子通信實驗場,將移師太空,在全球率先實現星地量子通信。基於此,有望構建我國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為了保證量子衛星與地面接收站間,超高精度地瞄准、捕獲和跟蹤信息。王建宇團隊從2012年起就做了各種實驗,包括收發距離40公裡的轉台實驗,與衛星繞地運行的角速度一致;30公裡距離的車載高速運動實驗,考驗超遠距離“移動瞄靶”能力;熱氣球浮空平台,在空地環境下模擬了量子密鑰分發。另外,科研人員還在青海湖實現了97公裡超遠距離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目前,量子科學衛星的有效載荷難題取得重大進展,明年上半年有望發射升空。據預測,在首顆衛星發射成功後,我國還將發射多顆衛星,到2020年實現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屆時聯接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通信網也將建成。到2030年左右,則將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