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之旅

新华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陳威華 賈安平 劉隆)暴風雪、洪水、高溫、霧霾、乾旱……這一年來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的各種極端天氣,以及2014年可能成為1880年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的研究報告,都在警示人們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將在巴黎舉行。為了氣候談判這場經年累月的拉力賽能最終在巴黎“撞線,中美兩國於今年11月在北京發佈《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12月的利馬氣候大會取得了預期進展。到本世紀末,國際社會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比1750年工業革命前的氣溫水準高2攝氏度以內的努力,堪稱一場“雄心之旅。

利馬,發展中國家積極作為

12月14日,《公約》第20次締約方會議在利馬落幕,它是氣候談判多邊進程的重要節點。

利馬氣候大會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推動各方就巴黎大會上預計達成的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新協議的要素交換意見、增進理解、縮小分歧。

多年來,發展中國家主張這份新協議包括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轉讓、能力建設和透明度等要素,並認為這些要素具有同等重要性。發達國家則主要突出減緩,不願在適應、資金、技術轉讓等方面做出承諾。

本次大會上,“七十七國集團加中國以及由中國、巴西、南非、印度組成的“基礎四國致力於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推動南南合作。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利馬大會上多次表示,中國將加大南南合作力度,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繼續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國、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利馬大會進一步細化了明年應對氣候變化新協議的各要素,為進一步明確協議草案奠定了基礎,向國際社會發出了確保多邊談判於2015年達成協定的積極信號。同時,進一步強調未來的這份新協議將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初步明確了2020年後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所涉及的內容,為各方儘早提出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提供了參考依據。

北京,大國發揮領導力

2014年11月12日,是個寫入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的重要日子。

這一天,中美雙方在北京共同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佈了中美兩國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重申加強氣候變化雙邊合作的重要性,並表示將攜手與其他國家一道努力,達成富有雄心的2015年協議。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這份聯合聲明表示讚賞,稱此舉為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達成新協議作出了重要貢獻,中美兩國展現了世界所期待的領導力。他敦促所有國家,尤其是主要經濟體在不遲於2015年第一季度公佈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時任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發表聯合聲明,歡迎中美2020年後各自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並重申歐洲理事會今年10月通過的《2030年氣候與能源政策框架》,該文件對歐盟的溫室氣體減排、增加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做出了安排。在當前形勢下,各方保持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為巴黎氣候大會達成可靠、持久的氣候變化新協議而努力,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各方專家普遍認為,《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全球樹立了合作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新範例,將為明年達成應對氣候變化新協議帶來推動力和良好勢頭,將對各國增強互信、堅定以聯合國多邊機制解決氣候問題的信心產生深遠影響。

巴黎,人類“機會之窗開與合

布爾歇是位於法國首都巴黎東北郊的一個美麗小鎮。2015年年底,這個小鎮將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公約》第21次締約方大會將在此舉行,國際社會多年來氣候談判的努力將在此接受檢驗。

如果說歷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都在努力打開“機會之窗的話,那麼巴黎的這次大會將決定這一“機會之窗的開闔。

在全球氣候變化領域,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到本世紀末把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比1750年工業革命之前的氣溫水準高2攝氏度以內,否則生態災難可能一觸即發。

在經歷多次氣候變化大會的艱難推動後,各方都對巴黎大會給予很大期望。在今年9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法國總統奧朗德強調,世界需要針對氣候變化採取緊急行動,“在2015年的巴黎大會上,我們應當達成雄心勃勃的全球協議,讓地球排放的溫室氣體與其吸納能力相當。該協議將形成法律框架,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規則。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則強調,目前仍有機會實現“升溫2攝氏度以下,但機會之窗正在閉合,所有國家必須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社會各個層面都應積極介入。

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新旅程,在經過北京和利馬的中途加油、鼓勁後,正為在巴黎順利“撞線做最後一程努力,以期用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為人類和地球的福祉提供堅實保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