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幕到議會,用藝術改變社會——印度電影皇后阿茲米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沙巴娜•阿茲米(Shabana Azmi)不僅演技卓絕,是一名享譽國際的演員,同時投身政壇,成為印度議會成員,擔任聯合國親善大使。她24歲初登大屏幕,在40年的演藝生涯中,史無前例地五次獲封印度國家電影獎最佳女主角,被譽為印度的梅爾•斯特里普。

這位傳奇印度演員阿茲米9日現身香港,參加印度駐港領事館舉辦的第一屆印度文化節“海灣邊的印度(India By the Bay)。

沙巴娜•阿茲米2月9日晚在印度駐香港領事館出席印度文化節開幕酒會,並發表演講。 亞太日報記者周雪婷攝

1950年出生于南部海德拉巴的穆斯林藝術家庭,沙巴娜•阿米茲的父親是著名的烏爾都文詩人,母親是一名戲劇演員,弟弟是攝影師,而丈夫則是一位作家。

沙巴娜•阿茲米(中)與父母的合影

阿茲米的父母都是印度共產黨成員,作為由左翼戲劇家組成的印度人民戲劇協會台柱,希望通過藝術文化喚起印度社會覺醒。

阿茲米是印度“並行電影(Parallel Cinema)的先鋒演員。與主流商業電影寶萊塢相對,“並行電影運動受到意大利新寫實主義啟發,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印度興起,以嚴肅、現實題材電影著稱。在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時代,這些左翼“新浪運動電影備受政府重視。

阿茲米出演電影大約120部,其中許多都成為了印度進步電影的範例,通過批評嘲弄印度社會痼疾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藝術應當成為社會變革的工具,阿茲米說,“這是我的家庭信條。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這一觀念不斷被吸收、滲透。

然而,阿茲米將政治理想與表演藝術融為一體的道路並非一蹴而就,其間也有過對父輩腳步的質疑和反叛。

“在家裡,總是有太多的政治議題被討論,我曾經不想與那些話題有任何的關係。阿茲米說。“我一度認為我只是一個藝術家,僅此而已。我要感謝我的父親,他從未因此強迫過我。

33歲時出演電影《Arth》,讓阿茲米對待表演藝術的態度從开始有所转变。那是一個關於女性找尋身份認同的故事。阿茲米在影片中飾演了一名由於丈夫出軌而被拋棄的女性。

沙巴娜•阿茲米在電影《Arth》中的劇照,1982年

電影中的阿茲米積極面對困境,在支離破碎的生活里變得更加獨立堅強。當丈夫回頭,懇求破鏡重圓時,阿茲米問曾經的丈夫:“如果當初出軌的是我,如今你能否原諒?在丈夫坦陳自己做不到之後,阿茲米決然離開了他。

發行商很看重這部電影,卻對結局不甚滿意,希望說服導演Mahesh Bhatt更改剧情。“導演和我都堅持按照原劇本拍攝,而對這樣的劇情設置,觀眾們都很買帳。阿茲米說。

沙巴娜•阿茲米在電影《Arth》中的劇照,1982年

憑藉《Arth》,阿茲米第二次捧起了印度國家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的獎杯。“電影上映後,有許許多多的女性朋友與我聯繫。不是作為我的影迷,而是姐妹,她們希望我能夠幫她們解決婚姻問題,阿茲米說,“於是我決定參與到女性以及貧民的社會議題中去。

在孟買,阿兹米通過数十年的工作,已經幫助重新安置了超過五萬名貧民窟居民。印度的貧民窟問題長期存在,難以解決。為此,阿茲米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曾經數度被捕。

作為“庇護權(Nivara Hakk)组织主席,阿茲米在1986年五月,與三名貧民窟居民和一位紀錄片導演一同,在孟買的高檔社區發起了持續五日的絕食抗議,成功為無家可歸的貧民窟居民爭取到安置的居所。二十多年過去,“庇護權在孟買超過40個貧民窟成立組織并開設學校、設立醫療中心和舉行就業活動。

因其在貧窮和人權方面的工作,沙巴娜•阿茲米(中)于2006年獲得國際和平獎

在成為一名堅定社會活動家之後,阿茲米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範圍不斷延伸。她積極投入了支持艾滋病患者和促進社會公正的運動。她通過電影塑造不同角色,出演妓女和同性戀,為弱勢群體發聲,呼籲平等。

“印度是一個極富衝突的多文化、多宗教、多語言社會,她說,“也正是這種多元性,這種複合型的文化,成為了印度擁有的最大力量。

“我經常被問到,作為一名藝術家,是如何對世界產生影響的?阿茲米說,“我想這也就是關於相比科學家、醫生對社會的貢獻,藝術家的重要性應該怎樣體現的問題。

“雖然這可能是一個拿橘子和蘋果作比較的不恰當問題,但我認為,在當今世界,文化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載體,文化有能力創造人們的意識環境,而這為社會改變提供了可能,阿茲米說道。

此次印度文化節于2月10日至13日在香港舉行,包括了講座、樂隊演出及舞蹈等多項活動。沙巴娜•阿茲米在10日晚舉辦的對話活動中與香港市民見面,暢談藝術人生、印度文化以及宗教衝突等印度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