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起气温略降 湿度增加体感闷热

新京报

text

北京连续两天遭遇高温,21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35.9℃;高温蓝色预警解除

今起气温略降湿度增加体感闷热

昨日,东四西大街,市民出行戴上了帽子、眼镜、面罩防晒。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这两天,热浪席卷北京城,市民直呼热得发蒙。北京时间6月21日9时48分,北京城区各国家级气象站实况气温全部升至30℃。据介绍,20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37.2℃,为今年以来最高值。21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35.9℃,出现在13时45分。

21日18时左右,北京大部分地区气温已低于35℃,市气象台于18时40分解除高温蓝色预警信号。这两天为何遭遇高温?今年六月是否比往年偏热?南郊观象台是如何测量气温的?高温天气下,劳动者又该获得哪些权益保障?带着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并采访了相关专家。

新京报讯 6月21日9时48分,北京城区各国家级气象站实况气温全部升至30℃。22日气温有所下降,但湿度增加,体感较闷热。

21日8时,全市大部分地区虽没有20日8时气温高,但湿度有所上升,相对湿度从25%左右升至40%,中午前后闷热感增强。

19日至21日,北京地区处于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空气湿度小、光照条件好,加之北风扰动增加了近地面层湍流热交换,因此连续三天出现高温天气。其中,20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37.2℃,为今年以来最高值。21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35.9℃,出现在13时45分。

21日18时左右,北京大部分地区气温已低于35℃,市气象台于18时40分解除高温蓝色预警信号。

从全国范围看,21日,河北中南部、山东中北部、河南中北部及江南南部、华南大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和广西西部等局地最高气温达38℃~40℃。

北京市气象台预计,22日北京天空云量增多,光照条件转差,气温有所下降,未来两天白天最高气温32℃至33℃。但湿度有所增加,体感较闷热。

此外,22日夜间有阵雨,雨量不大。24日傍晚到夜间有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雨量可达小到中雨量级。

专家建议,未来两天较闷热,中午前后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并注意防暑勤补水;24日降雨较明显,公众出行携带雨具,并注意交通安全。

■ 探访

气象数据是怎么测来的?

21日下午,记者顶着高温探访北京市观象台,揭秘这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数据都是怎么得来的。

未来几天会降温吗?

南郊观象台即北京市观象台,是北京地区气象观测站中唯一一个参加全球常规气象资料交换的台站,这里的观测数据代表北京地区的气象资料。

21日15时,记者来到南郊观象台,观测试验科科长孟磊介绍,当时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已经超过了35摄氏度。预计未来三天,天空中云量会逐渐增多,最高气温会有所下降。

至于是否会形成降雨,孟磊说,虽然21日预报24日有雨,但是也有不确定性,因为相隔三天的预报不一定那么精准,雨有可能会提前或推后。一般这种情况下,临近的时候会对天气做一个订正。

今年6月是否比往年更热?

今年的6月比往年更热吗?通过在系统中查询,孟磊介绍,去年6月20日之前,北京市最高气温为37.3摄氏度,出现在6月8日。今年的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20日,达到了37.2摄氏度。“2018年非常热,2018年6月5日气温达到了39摄氏度。”孟磊说。

孟磊解释,每年入夏时间都不相同,热得早晚也不同。有时候夏至节气这天可能刚好赶上冷空气,高温就没那么早出现,会有延迟现象。

温度传感器为何放在百叶箱里测量?

南郊观象台有一块25m×35m的场地,里面的所有仪器观测到的数据都汇总到一个观测系统里边,可以在系统中查看所有仪器的数据。

南郊观象台的工作人员日常观测的常规地面观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水量、能见度,还有一些天气现象的识别、地面温度等等。

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都是在一个百叶箱内。

“因为日常温度和湿度的观测,要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也要避免地面反射辐射的影响,同时,百叶箱可以阻挡风霜雨雪,避免影响传感器观测。”孟磊说,里面的传感器是实时观测的,每一分钟数据都会传回到系统里。其中,铂电阻的温度传感器主要测量温度,白色的温湿度传感器,既能观测温度,又能观测湿度。

据他回忆,以前人工观测的时候,百叶箱内的仪器要复杂一些,因为人工观测的时候用的是水银温度计,实时温度很容易获取,但是湿度要通过湿球温度的差异换算出来,所以就会放两根水银温度计。

■ 焦点

多数省份本月起开始发放“高温津贴”

近日,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多个地方正经历今年以来最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对于在室外和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来说,按照人社部等四部门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都应享受“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记者梳理,大多数省份从6月就开始发放这笔津贴了。

释疑1

什么是高温津贴 谁能领取?

2012年6月,人社部等四部门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按照这一办法,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劳动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办法规定,工会组织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当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监督处理结果。

2019年6月,全国总工会发出通知,要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合理安排或调整作业时间,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适当增加高温作业环境下职工休息时间。

释疑2

高温津贴什么标准 怎么发放?

28个公开高温津贴标准的省份中,津贴多按月为单位发放,如北京规定,室外露天作业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按月计发津贴的省份中,标准最高的是300元/月,如上海、江苏、广东等地。有些省份的高温津贴分室内、室外两种情况,如江西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室内非高温作业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浙江的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月300元,室内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

部分省份则按天计发高温津贴。如陕西25元/天,湖北12元/天,河南、海南、云南均为10元/天。四川10元-18元/天。

28个省份中只有河北是按小时发放高温津贴,其中,室外露天作业为2元/小时,室内高温劳动者为1.5元/小时。

针对各地的标准差异,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表示,发放的标准主要是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从高温津贴发放时间来看,各地也因气候条件差异有所区别,不过多为3-4个月。如,北京、山西等发放时间段为6月至8月共3个月,湖北、山东、甘肃、江西、浙江等地为6月至9月共4个月。而海南省的发放时间长达7个月,为4月到10月。

河北省因南北跨度长,气温差别大等情况,高温津贴实行差别时长。其中,冬季取暖期标准不超过4个月(含4个月)的市、区、县(市),每年从5月21日至8月31日执行;冬季取暖期标准超过4个月(不含4个月)的市、区、县(市),每年从6月11日至8月20日执行。

释疑3

防暑降温费就是高温津贴?

按照全国总工会的规定,各地要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不得以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充抵高温津贴。不过,记者梳理各地的高温津贴实施办法,有的将高温津贴称为防暑降温费,有的则明确两者不可替代必须同时发放,有的地方还规定在发放高温津贴的同时应向劳动者提供防暑降温饮料。

根据我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高温天除了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在目前公开高温津贴执行办法的28个省份中,有的将其称为高温津贴,有的为防暑降温费,还有的省份将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明确区分,如陕西省规定防暑降温费最高每人每天15元,高温津贴为每人每天25元。

此外,广西、贵州等地明确提出,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不能重复发放,而天津则规定应当在发放防暑降温费的基础上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对此,苏海南表示,做好劳动者的防暑降温,不能全由钱来解决。除了高温津贴、防暑降温费,企业也应该按照我国相关规定,一方面缩短劳动者高温作业的时长,或提供解暑降温的饮料,另一方面为室内安装风扇、空调等降温装置。

释疑4

如何避免高温津贴只是“纸上清凉”?

针对高温津贴,也有人表示“只听过,没见过”。各地早已出台了高温津贴标准,在津贴的发放执行上,如何避免高温津贴只是“纸上清凉”?

“高温津贴的发放,从本质上讲是用人单位的自主行为,应由企业自己来解决。”苏海南认为,当前之所以政府要出台相关规定,是考虑到现阶段的劳资关系,向企业提出的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要求。

对于高温津贴的发放,苏海南表示,政府、企业和职工应共同努力,维护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政府通过劳动监察,企业工会通过集体协商,推动高温津贴的落实。劳动者也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维权。”

北京市人社部门近年均有对高温津贴落实的执法。近年,北京从7月至8月都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其中检查内容就包括企业是否遵守高温津贴规定。

北京市人社局曾表示,露天作业如交巡警、快递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户外线路检测工人;室内作业如炼钢工人、机械铸造工人等都可以领取高温津贴。职工未领到高温津贴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也可直接拨打人力社保举报热线12333投诉。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吴为 实习生 王景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