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BAT、TMD的人才都跳去哪儿了?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曾烨轩

金三银四,各行业人才都有一颗蠢蠢欲动的跳槽心。2017年这个时候,界面职场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提供的独家数据制作了一份20家明星互联网公司2016年人才迁徙图表,并通过采访进一步总结验证了一些有趣发现,反响热烈。

一年过去,互联网行业中的浮沉故事又增了不少新篇章,而在人才战盛行的时代,员工的流动亦是旁观者最能得以窥豹的那个竹管小孔。考虑到互联网已几乎席卷全行业,这一次,我们与脉脉合作,更新了数据挖掘范围,不仅将所观察的企业扩大至62家,涉及互联网、通信电子、金融、新零售、人工智能等行业或领域,还新引入了岗位指标,尝试从更多角度了解各家公司人才的流动趋势。

最终,总结出以下11个新发现:

1. BAT仍在纠缠,地位最高还属腾讯

先还是讲讲BAT那些事儿。三大巨头间的人才互跳依然存在,不过跳槽鄙视链稍有变化。

2016年,由于滴滴闯入,BAT三家并没形成闭环。到了2017年,腾讯和百度之间的人才流动倒变得更为密切,互相成为了彼此员工跳槽的第一大去处。

而一直以来最偏好腾讯的阿里人,虽然口味发生了一定变化,依然对百度爱不起来。无论是2016还是2017年,阿里人前三名的流向公司中都找不到百度的踪影。

“确实在BAT三家公司中,腾讯的市场竞争力最高,其次是阿里,再才是百度。”一位熟悉互联网领域招聘情况的猎头向界面坦言,大部分阿里人最希望去的还是腾讯。“阿里是一个文化主导的公司,很多阿里人在这种文化的洗礼之下,会想去一家包容性更强的公司,而腾讯就是首选。”

尽管连续两年数据都显示了离职的腾讯员工主要流向百度的趋势,在腾讯担任设计师的王晓峰看来,这可能并不等同于腾讯人对百度更为看好。“我反而觉得身边唱衰(百度)的人多一点,其实这几年腾讯阿里的市值已经和百度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至于百度依然收获众多腾讯人的原因,王晓峰认为还是看钱的面子,“可能由于(百度)在平台吸引力上处于劣势,所以挖人的时候愿意出更高的薪资吧。”

2. 扭亏为赢的百度?

不管三巨头间自己如何排位,与“被下了降头”一般的2016年比,2017年百度的情况似乎好转了很多。虽然依旧是各大公司的人才主力供给站,但至少不再呈流入量最高却人才净流出的尴尬状态。

这或许与其2017年全年乃至近来的事业部调整有关,种种调整后,百度出现了一些新事业部,而一些固有的老管理层也已被更迭。“对很多候选人来讲,当这样一家技术还是非常不错的大公司又有了一些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是有较大吸引力的。”专注互联网领域招聘的猎头张家瑞告诉界面。

“毕竟把一些不赚钱、没啥前景的业务裁剪优化了,目前也算是欣欣向荣了。”百度工程师黄喆也提及了调整给公司带来的改变,“和去年相比,陆奇来了之后,百度的整体战略变得清晰起来,feed流业务、无人车等AI事业都急需人才。加上过去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人员相对稳定,保留下来的业务人员冗余不大。于是净流入增加。”

当然,也不能高兴过早,人才稳定性差仍然是百度比较突出的问题。2017年,仅根据脉脉网上收集的数据来看,百度每招入100名新员工的同时,有高达91人离职,对比阿里、腾讯,稳定性逊色不少。

此外,2017年百度共流入6483人,离开5909人,整个流动规模大约是2016年的3倍。相对而言,阿里和腾讯的人员流动规模变化更小。其中阿里两年的流入或流出规模基本不变,腾讯扩招,流入规模变2.6倍,流出变化不大。

不过调整期也可以给流动率激增做些合理解释。“我觉得是因为地图、贴吧、糯米调整比较大,此外FSG(百度金融)整体要spin off(独立),AI等内部也有调整,这些导致人员流动比较大。”黄喆表示。

互联网圈子不大,优秀的人才本就不多,像北京基本也就是中关村、西二旗和望京三块地方的人来回跳。而百度就是其它公司的黄埔军校。

“百度号称是技术驱动公司,但这几年感觉产品做得不大好,大起大落且战略一直在调整,自然而然很多人看到了外面的机会都愿意试试。”今日头条研发工程师李亮透露,不光头条,包括美团滴滴的很多中层都来自百度。“(大公司里)职业发展难免遇到瓶颈,很多人跳出百度后发展成了公司中坚,就顺道把百度的人都弄过去了……滴滴和美团都是15薪起,其实整体收入也比百度高。”

3. 崛起的TMD梯队

2014年,一大批资深人才集中从大公司流出,进入创业企业。经过四年发展,竞争趋于白热化,各细分领域排位逐渐清晰。在资本集中向头部企业倾斜的环境下,人才整体求职心态也更趋于稳定,大量优秀者重新涌入大公司。

相较于BAT,2017年表现更为出彩的是TMD,尤其是今日头条与美团点评。

可以看到,以滴滴为首的第二梯队在2017年急剧扩张,它们凭借着发展稳定系数高、有钱大方,且应聘难度及竞争压力略低于第一梯队的优势,成为了许多高级人才的首选。

不过,BAT的吸引力仍不可小觑,这些大巨头通过不断的买买买和业务扩张,占了据各类赛道,也因此释放了大量人才需求。

4. BAT员工不再偏爱滴滴,头条上位

如果说,2016年滴滴是风光的。那么到了2017年,尽管在大量扩招,这家公司在一众领先公司的员工心里,没那么受欢迎了,即使其自家稳定性还算颇高。

一方面,流入人数规模仅次于美团、百度的滴滴,在各公司流向热门中的出现率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其往日地位也被今日头条所取代(尽管后者引进人才规模不足滴滴六成),尤其对于BAT级别背景的人才来说。2016年,百度人除了爱去老对手阿里腾讯,甚至首选跳槽的对象就是滴滴。然而一年后,滴滴未进前三,今日头条上位。这种替换在腾讯阿里中也同样出现。

互联网公司员工去向偏好变化。图片制作:界面

猎头和员工们也感受到了。

“回顾2017一整年,在招聘市场上,头条确实有隐隐盖过滴滴的趋势。”张家瑞告诉界面。在她看来,原因主要出在工作地点和薪酬竞争力两方面。首先,尽管总部同在北京,对于一些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候选人来讲,头条的地理位置要比滴滴更占比较优势。“毕竟滴滴在的西二旗那块娱乐活动还是较少。”

此前我们也曾报道,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尤其看重把公司放在城区核心地带,并且一直给员工发放租房补贴,鼓励员工住在公司附近,享受走路上下班。此外,2017年4月,头条还在深圳建立研发中心,之后又传出上海、武汉研发中心建立的消息,减少了城市地理对人才择业的障碍。

当然,给钱多也是提升人才吸引力的不可忽视因素。“2017年,头条几乎是可以下这样的海口——只要是我们看重的人才,我愿意提供他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薪酬。”张家瑞解释道,这种壕气有部分还可归功于头条职级体系并不是特别明确,而滴滴每个职级都已相对框定在一个薪酬区间内。

对于一向不愁工作的技术人才,头条也成了不错的选择。研发工程师的李亮已入职头条两年多了,见证了公司的快速扩张。“我们在AI、前后端、大数据上都是国内顶尖水平,现在业务扩张也很快,像抖音、火山、内涵段子、faceu等发展都非常好,而且工资期权也愿意给,自然而然对技术有吸引力。”

要不要去头条?不少明星大公司的员工心里都萌生过这类念头。而百度、腾讯和美团点评的离职者们构成了今日头条人才三大主要来源。

在美团做内容运营的刘梦就明显感觉到身边同事离开后很多去了头条。“其实都是对比下福利待遇就跳了,然后有一个同事去的,其他人也就跟着去了。”而在腾讯员工王晓峰看来,头条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人才需求量大,一时风头超过已过此时期的滴滴也可以理解。“何况近几年头条也是赚得盆满钵满,薪资待遇自然不差。”

5. 不忌口的美团

2017年,美团点评也是招聘市场上一家颇具代表性的公司。

统计发现,包括京东、头条、阿里、饿了么、58、中国移动、滴滴、网易等许多公司离职员工都主要甚至第一流向了美团点评,从行业领域来看,美团似乎也涉猎广泛,毫无忌口。至于6791人的引进规模,不仅称冠全行业,还是其自家2016年引进规模的六倍多。

究其原因,美团在团购的业务上相对已比较成熟,一些其它业务线也有了比较蓬勃的发展,扩招正值时机。“我们业务拓展很快,各种需要人,给的薪酬待遇应该也不错。”刘梦说。

一位主要负责中高端人才招聘的互联网猎头也向界面透露,该公司甚至在内部建立了一个高端招聘组,包括做岗位mapping(地图)以及定向挖掘其他公司的高层来支持公司的一些新业务。“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高层的人力市场上大家对美团的了解。”

在技术领域持续投入的美团点评也尝到了甜头。数据显示,从公司层面上而言,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美团点评、滴滴是目前吸纳人工智能人才能力最强的前五家公司。在2018年年初的内部信中,美团点评CEO王兴指出,公司已拥有超过6000人的一流工程师队伍。2018年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加强人工智能科学家队伍建设,大力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图片制作:界面

数据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6. PK美团,滴滴员工更稳定

2017年,不得不说的还有美团点评与滴滴之间的混战。

进军打车领域的美团势头十足,自2017年2月在南京试水,10月就宣布完成40亿美元融资,12月正式成立出行事业部。当然,另一边的滴滴也做出了回击,开始试水外卖业务。2018年4月1日,滴滴外卖服务就将在无锡上线。

新业务的拓展必然会反映在人才流动上,2017年,滴滴人离职后除了惯常选择的腾讯百度,第三偏好就是美团点评。同年,美团点评也成为了是滴滴第二大人才供给站。如果单就人才稳定性而言,还是滴滴凭借较低流出率更胜一筹,这也导致尽管美团全年流入员工数虽排第一,其净流入次于滴滴,只排第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团、滴滴、京东、饿了么这些企业,流入第一的岗位不是配送员就是司机。此外,在同样快速发展的今日头条,其主要招聘岗位也非技术产品运营一类,而是销售经理、HRBP和客户经理。这意味着尽管他们的扩招规模看似较其它互联网公司大不少,其中有大部分并非常见的互联网人才。

7. 网易京东,缺钱者的困境

当BAT、今日头条、美团点评们在靠地位或高薪笼络大批优秀人才时,网易正面临和竞争对手相比,更缺钱的抢人挑战。

就拿阿里人来说,2016年,作为杭州唯二比较有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公司,网易还是他们的第二大去处,然而到了2017年,哪怕享有近水楼台的优势,网易的吸引力也不复以往了。“坦白来说,网易其实也只是阿里人无奈的选择。而去年在offer阶段,它的薪酬又并不像之前那么具有比较好的竞争力了。”张家瑞表示。

去腾讯的网易人也在增多。2016年,网易还只是腾讯第三大人才来源地,一年后,已经升至第二位。“本质上,网易和腾讯都是游戏公司,所以网易人跳槽到腾讯也更顺理成章一点吧。”王晓峰表示,由于自己不在游戏部门,对身边网易同事变多倒没多大感受。

抢人时同样具有比较劣势的还有京东。

一位猎头告诉界面,在招聘市场上,京东并不算一家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公司,特别是在高端层面。“京东福利待遇相对还OK,但实际上其薪酬标准还是低于同类型公司的,而且又由于办公地点是远在亦庄,除非在亦庄及通州那边买房的可能愿意将其作为首选,更多人可能其实还对它持有一种观望的态度。”

2017年,京东的离职者们主要流向了美团点评、阿里巴巴以及滴滴。“我也有朋友从京东跳去滴滴了,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还是薪酬更有竞争力的问题,尽管京东的福利状况还稍好些。”此外,张家瑞也提到了滴滴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和京东有一定相似之处,而这可能是一些京东人选择滴滴的部分缘故,“前同事较多,包括滴滴之前的某市场VP也是从京东过去的。”

8. 拜拜了,乐视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乐视新增5000多名员工,人员扩张速度业界罕见;但2017年,处于风暴眼中的乐视系大裁员不断,乐视员工几乎消失。但人总是要有去处的,乐视散伙后,寻求自救的员工们主要去往了美团点评、百度以及京东,尤其在后两者中,乐视人已成为了其2017年最大新增力量来源。

选择前往百度不难理解。“百度的吸引力还是不小的,很多尤其没有大公司背景的技术人才也会愿意进入百度体系学习,即使降一定职级或薪资持平。”不过,在张家瑞看来,乐视人去向的大流向主要还不是体现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偏好,反而更多是时机因素导致。“比如刚好在去年乐视裁员的一个时间节点,赶上了美团大规模新业务的开放,所以一些比较有能力的甚至大部分就是能力还一般的乐视人都趁这时加入到了美团。”

除了美团点评,从数据中也可看出,2017年吸收不少乐视背景员工的京东也在大量招新,其净流入甚至仅次滴滴、美团,排在第三。

9. 原来,产品人才是最不安分的

有趣的是,从岗位数据分析,百度并没如想象中是主要在流失技术人才,反而最多离开的是产品人员。相较而言,倒是阿里内部的技术人才离职现象更为突出。当然,两者流失人才数已不在一个量级,不做横向对比。

百度的流失热门岗位同样能反映调整期的变动。“当一个场景从糯米或地图整体打包到AI后,产品的总量是有限的。而对于产品及运营来说,做无人车或AI可能不如过去那么有成就感,毕竟糯米或地图的用户量更大,反馈更快。”黄喆解释,与技术人员认为智能业务是挑战相反,有些产品人的职业规划就是用户产品经理或某个具体方向,当业务一经调整,其往后的职业发展与自己的规划出现偏差,自然就选择了离开。“BD更是,那些地图和糯米的BD人员,要转到AI、汽车行业,以前的资源和人脉或许就没用了,难道还从零开始么。”

2017年的腾讯,流动率最大的岗位也是产品,这倒挺符合其一直以来的产品强项定位。多位猎头都表示,确实很多公司都盯着腾讯的产品挖人。“一般腾讯出来的产品,中级的涨薪至少也是30%-50%。高级别的可能就有股票期权一类,不好计算了。”张家瑞告诉界面。

如果说百度腾讯还是自带特殊因素的个例,产品人员们躁动的心,却已实际遍布了全行业。整体来看,产品是流动率最高的一个岗位,基本席卷了各大公司流入流出热门榜榜首。

图片制作:界面

数据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可能因为产品是帮最不安分的人吧。”阿里产品经理赵慧也是一年前从另一家知名互联网跳槽过来的,她告诉记者,这个岗位就像创业,天时地利人和都可能做不出成绩,难有沉淀,无论是被挖走还是主动跳槽的情况都很常见。

在北京做产品的李芸更是将一年一跳演绎到了极致,毕业后已经换了四五家公司。“简单说,就是为了涨工资跳的。”在李芸看来,之所以将期限定位一年,主要是这个时间的观察足以帮助其判断去留了。“产品要么是走上正轨只要你做点辅助性优化,要么是没走对路半死不活耗着你。但凡对能力提升作用不大的,不如赶紧换地方攒经验以兑换钱。”

与众不同的倒是阿里。在这里,流出最多的是客户经理、研发工程师和技术专家,而流入最大的是各类资深技术人员。“在杭州,主要还是同城换工作的多,而大的互联网也就剩网易。去处受限,加上阿里内部换岗多,所以总体还是稳定的。”赵慧这么猜测阿里产品的较低流失率,“一般入职阿里熬过两年,动的就少了。”不过她自己也难说,能否过这个两年坎。

猎头则给出了其它参考角度,并不一定是阿里产品更忠诚,还可能是其它岗位这次更突出。“阿里客户经理跳槽最多,主要是行业原因。公司越成熟,销售越不重要了。阿里B2B的权重也在下降,所以离开寻求上升。”

10. 技术人变忠诚了?也许是涨薪跟暴富比不值一提

2017年,产品人员在跳槽方面的突出表现或许还得益于技术人才的让位。而后者这种看似趋稳的表现,背后还有点耐人寻味的原因。

“像百度的技术,市场还是很认可的,多待一会再出来也还很吃香。”黄喆坦言,自己也曾想过跳去今日头条,但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去头条和呆在我现在的部门,除了钱以外估计没啥区别。工资没意思,也就赚这么多了,无非差十几万,二三十万。”

他之所以这么想,还是受到了2017年区块链大火带动一众从业者暴富的刺激。“悔不当初啊。2014年、2016年还有2017年,学长邀了我好几次去搞区块链,都被我以要呆在百度再历练历练给拒绝了,现在人已经几个小目标了。”尽管觉得现在投入区块链对于实现财务自由已有点晚,黄还是决心出来尝试,下家已定。

11. 通信人在奔向互联网

2017年,同样在思索奔向风口热门的还有通信电子的从业者们。随着华为、中兴、魅族等各自出现的裁员事件,通信电子行业由盛及衰的讨论炒了几波。事实上,该行业人才另谋出路的趋势也早就开始了。

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里,涌现了不少跳往互联网的出走者。而美团点评和腾讯是其中很多人才的新大陆。

在华为,流动率最高的员工是工程师。华为人的主要去处也都在互联网,偏好企业依次是阿里巴巴、腾讯以及美团点评。此外,中兴的人最爱去百度,OPPO和魅族的人最爱去腾讯,酷派的人最爱去今日头条。

“通信行业目前的发展速度不及互联网,很多人愿意搭上互联网的车,而互联网行业有些业务也很愿意看这方面的人选。”张家瑞表示。一些华为员工也表达了类似心声:“耐不住大家天天唠叨什么BAT、TMD,还有AI”、“有些人不太喜欢华为的氛围就离开了”……

一时风光易,长占山头难,何况是在变化加速的互联网时代。远去的不只有乐视,数据显示,我们熟悉的新浪、58同城、搜狐、搜房、中兴、魅族、酷派在2017年人员规模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走红得意过好一阵的摩拜ofo在人才流动表现上也并不突出。而2018年的人才迁徙,又轰轰烈烈开始了。

(王晓峰、刘梦、赵慧、黄喆、李亮为化名。)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