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還是出國?看全球考生如何備考

新華網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網報道,7日,國內的莘莘學子們迎來了人生的重要時刻——高考。除了參加國內高考,還有一部分考生已踏上了遠赴海外的高考之路。但外國的高考真的輕鬆嗎?

——亞洲學生多勞苦——

韓國:一天考四門 宋仲基乃真人才

每年的11月7日在韓國舉辦的“大學修業能力考試”被稱為“比死刑還殘酷”的高考。

這一天,考生要參加數理、語言、外語、社會探究4門科目的考試。從早考到晚的體驗,真讓人倍感酸爽。為了備戰這場殘酷的考試,韓國考生相當拼命。有調查顯示,韓國的高三生基本上每天只能睡 3-4個小時,剩下時間都在啃書。甚至流行一種說法,“如果你想每天睡4個小時,你就別想上大學了”。

然而面對如此殘酷的考試,大熱的韓國男星宋仲基卻在滿分400分的情況下考出380分的超優異成績,無愧“史上最帥學霸”。

日本:全國統考與高校自主命題考結合

與中韓類似,日本也奉行“高考至上”的理念。但比中韓考生們幸運的是,日本考生每年可以參加兩輪高考:一是1月份的以國語、英語、數學、理科、社會學科等基礎學科考試為主的全國統考,一個是2、3月的各大學的自主命題專門考試。為了考出好成績,考試當天,考生們會穿上純黑色的校服參加考試,午餐還一定要吃油炸豬排飯。因為考生們深信:黑色會帶給考生鎮定與信心,而豬排飯因與“勝”字諧音,讓考生們有了“考試必勝”的信念。

印度:跑遍全國去考試

印度的考試形式與日本類似,每年4—6月舉行全國統考,之後,考生要轉戰全國去參加各校考試,少的要參加四五次考試,多則要考20多次。

趕考的路上,經常可以看到許多考生們或爭搶著扒火車赴全國趕考,或在車站席地而睡等待出發。高考對於他們來說,真的是一場腦力+體力的戰鬥。

——歐洲:智商+情商+人品——

英國:智商+情商+人品

英國的高考考生要接受智商、情商和人品的全面考察。

智商方面,英國每年5-6月和10-11月會舉辦兩次A-LEVEL考試(普通教育證書高級考試),考試科目也非常多樣,既有英語語言、文學、數學、經濟等必修課程,也有古希臘語、表演藝術、環境學等70多門選修課。學生可以選擇3至4門進行考試。 較好的大學要求3門課的成績均達到C級以上,牛津、劍橋等名校則要求3門課的成績達到AAA或以上。

情商方面,英國的大學會看重學生的個人簡歷及面試。人品方面,推薦信也十分重要。所以要想在英國上好的大學,智商情商都要經得起考驗。

法國:按科分類,經濟社會、文學和科學

法國的“高考”與中國的文理分科類似,分為文學、科學和經濟社會科。但無論參加哪類考試,都有一些必考科目,如哲學和外語。但與中國不同的是,文科類考生可以不考數學,只有經濟社會類和科學類的考生參加數學考試。至於語文,法國“高考”並不是不考法語,而是提前一年考,考試成績也計入“高考”總成績。

——美洲:高考不是事兒 輕鬆上大學——

美國:一年七考定乾坤 內容天馬行空

美國其實並不實行統一的全國大學入學考試,但是對中學生上大學影響最大的考試是“學業能力評估考試”(SAT)和“美國大學測評考試”(ACT)。 SAT考試每年要舉行7次,考試內容有數學和語文各三部分,時間為三個小時。雖然聽上去也是“高考”的一種,但其實SAT考試的內容與高中教材沒有直接的關係。試題類似于智力題,考試題目也是千奇百怪、天馬行空。比如:“請以下面的句子開頭寫個故事:‘在多年以後,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與冰有關的經驗……’故事須提及一雙襪子、一個紀念碑、一串鑰匙、一頭家畜和莎翁全集”。考試雖然千奇百怪,但萬變不理其中,考試考的正是學生的邏輯、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加拿大:沒有高考!

對加拿大人來說,根本就沒有“高考”這一概念,因為加拿大沒有高考,大學對學生的選拔,依靠的是學生平時的成績。由於加拿大聯邦沒有專門的教育管理機構,教育的管理由各省政府負責,這也造成了加拿大中小學教育體制的差別。加拿大各所大學有自己的學生選拔制度,但主要依靠的是學生平時的成績,而非全國統一的高考。

——非洲:入學如登天——

肯尼亞:考期一個月,入學如登天

肯尼亞的高考安排在10月底舉行,考試會一直持續到11月中旬。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考生需要參加約22門課程的考試。當然,不是每門都要考,除了必修科目,只需要參加自己選修科目的考試即可。

熬過漫長考試月,並不意味著肯尼亞小夥伴們將迎來美好的日子。肯尼亞大學錄取率非常低,20多萬考生參加高考,最終可能只有約1萬人進入公立大學就讀,所以這些經歷了一個月高考摧殘的小夥伴,可能最終無緣步入大學的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