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电力与能源部常秘:普特拉姆燃煤电站堪称斯经济发展“血脉”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特派記者楊梅菊、黃海敏發自科倫坡: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EMC)承建的普特拉姆燃煤電站堪稱斯里蘭卡經濟發展的“血脈,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增強斯中友好具有重要意義,不存在所謂的“爭議。斯里蘭卡電力與能源部常秘費爾南多對亞太日報記者說。

費爾南多日前在科倫坡電力部駐地接受了亞太日報記者專訪。他說,在斯里蘭卡,提起普特拉姆燃煤電站,每個人幾乎都能說上兩句,它是斯里蘭卡第一座燃煤電站,同時也是斯里蘭卡建國以來最大工程建設專案;更是迄今為止中斯兩國最大的經貿合作專案;它的總發電量將占斯整個電網需求的45%。與此同時,幾乎每一個斯里蘭卡人也都知道,這座被印在當地鈔票上的“蘭卡之光,在一期並網發電後的三年裡遭受了任何一個項目從未有過的誤讀,但這種誤讀無法抹殺它為當地經濟帶來的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費爾南多在採訪中暢談了關於普特拉姆燃煤電站運行以來對緩解電力需求發揮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說,斯中兩國有著傳統友誼,中國在斯國家建設和發展中提供了巨大幫助,當地人民切身感受到了這種無私幫助所帶來的實惠。特別是,利用中國政府貸款,普特拉姆燃煤電站得以順利建成,不僅為斯里蘭卡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電力保障,而且為斯里蘭卡培養了一批電力建設人才,為未來電力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斯里蘭卡電力部常秘接受亞太日報記者專訪。亞太日報特約記者黃海敏攝

談到普特拉姆燃煤電站建設的背景,他說,八十年代,在水力發電飽和後,斯里蘭卡電力工業迎來了燃油時代,並飽受了油價上漲導致電價急劇上升的陣痛,更使廉價的燃煤發電應運而生,在經過可行性研究之後普特拉姆成了斯里蘭卡首座燃煤電站的首選之地。

八十年代以來,斯里蘭卡供電嚴重不足,只能滿足需求的30%,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正是基於上述社會背景下,普特拉姆燃煤電站得以動工興建,而且在供電矛盾日益尖銳及社會責任的重壓之下,為了緩解不足壓力燃煤電站一期工程被迫提前一年完工交付使用,這也直接導致了電站運行以後出現的一些問題包括故障停電等等,並招致媒體的諸多誤讀。

關於如何解釋一期工程運行期間出現的一些問題,費爾南多沒有回避面對第一座燃煤電站的斯里蘭卡技術隊伍上的欠缺。他說,對於斯里蘭卡而言,運行一座煤電站是全新的課題,特別是一期提前了352天竣工,斯方工程師可以說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被強迫性地接手電站運營,因此在實際運營中出現這樣那樣的技術問題也就不足為奇。

費爾南多指出,值得慶倖的是,每次遇到問題,中國政府和中國承建方CMEC都進行了及時干預,包括承諾對二期和三期設備進行無限期質保服務。目前,針對技術移交問題,CMEC和錫蘭電力公司除了對斯方工程師加強短期培訓外,雙方還將簽署後續技術合作協定,包括在斯招收學員到中國有關電力學院學習,學成後回國報效斯電力事業發展。

費爾南多以這樣的一句話結束了我們的採訪:普特拉姆燃煤電站已成為斯里蘭卡當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斯中友好合作的典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