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激流勇退,多多买菜狂奔,未来拼多多如何负“重”前行?

界面新闻

text

3月17日,拼多多凭借“年活跃买家数7.88亿”这一数字,一举超越阿里成为“中国电商第一”。但比这更加重磅的消息是,公司掌舵者黄峥宣布辞任董事长一职。

黄峥在一封年度致股东信中表示,董事会已批准其辞任董事长,由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接棒。黄峥称,辞任董事长后,个人名下股票将继续锁定3年不出售。自己将结合个人兴趣,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并着眼于拼多多未来的长远发展。

黄峥辞任对拼多多最大的影响在于,其1:10的超级投票权将失效,归属于黄峥个人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这意味着,拼多多逐渐从曾经的创业公司氛围、黄峥一人的“中央集权制”,转向更依赖股东投票的表决形式。

从卸任CEO到卸任董事长,黄峥做出这两个重要决策只间隔了不到一年时间。

创始人放手

黄峥的激流勇退,再次给中国互联网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深陷低价低质争议到走向上市,再到成功“超越阿里”,这家所谓的“草根电商”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当外界纷纷感慨黄峥大胆放手的勇气之时,资本市场依然保持着理性判断:辞任消息一经发布,拼多多股价盘前暴跌近10%,报145美元,总市值1790亿。此前,拼多多曾在2020年底冲破了200美元股价的大关。

一位二级市场的券商投资人表示,当日股价大跌或是受财报的GMV不及预期及黄峥辞去董事长职位的影响,反映了市场对其卸任后拼多多走向不定的质疑,而拼多多股价近期走低与科技巨头整体走低、大盘下跌的趋势也有关系。

根据拼多多2020年11月向SEC递交的文件显示,拼多多股东排位前三的持有者分别为黄峥、腾讯以及高榕资本。其中,黄峥持有28.9%的股份,投票权占到了80.3%;腾讯持有16%的股权,投票权为4.4%,高榕资本持有7.6%的股份,投票权为2.1%。

而在公司的实际运营层面,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自去年7月黄峥宣布卸任CEO后,其已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在2020年7月的全员信中,黄峥表示其还将负责公司的战略发展,对于这一部分的工作他是否会放手,在本次的股东信中并未提及。

这封近2000字的股东信中,黄峥除了公布辞去董事长之位,更多的是阐述了他对拼多多发展方向的解释:“ 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 拼多多从一个纯轻资产的第三方平台,开始转重,在仓储、物流及农货源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投入。”

拼多多未来将何去何从?从股东信可以看出,拼多多正在朝着重资产方向转型,业务和管理的迭代,也是这家年轻的电商巨头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多多买菜让拼多多变“重”

2020年第四季度,拼多多其他各项开支的增长都在可预期的范围内,但唯有营收成本居高不下。

根据财报,在这个季度,拼多多的营收成本达到了115.261亿元,同比增长了466%,环比也增长了253%。对于这一巨额增长,拼多多方面的解释是,“由于商品销售,支付处理费,云服务费,商户支持服务以及交付和存储费所致的成本和费用增加。”

结合拼多多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动作来看,除了常规的“百亿补贴”,拼多多在这个季度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多多买菜业务的扩张。

这一点在股东信中也有所体现。黄峥说道,“新的业务开始在拼多多内萌芽并迅速成长。”

作为拼多多的“新业务”代表,多多买菜增长得有多迅速?财报后举行的投资者电话会中,拼多多高管介绍,多多买菜目前已经进入中国超300个城市,并表示对该增速和节奏“感到满意”。

从2020年8月起步到300个城市的覆盖,多多买菜仅用了半年多时间,这样的速度在社区团购赛道也可以说是独一份。之所以能做到快速的业务扩张,拼多多的策略是高薪挖人、从上海本部抽调员工,并让员工们实行疯狂工作的“大小周”制度。

根据一位多多买菜员工的叙述,在多多买菜内部,比起996、007,更广为流传的是“12小时工作制度”,意味着前一天几点下班,第二天就几点上班。除此之外,拼多多以工资增长40%的诱惑让员工们到一线发展多多买菜业务。正是在这样高压的工作环境和节奏下,拼多多达成了半年300城的成就。

社区团购模式因其批发式零售、触达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特点备受资本市场的推崇。除了兴盛优选与十荟团,目前市场中最为强势的多多买菜、橙心优选和美团优选均为大厂孵化出的项目。而在阿里成立MMC事业群加入战局后,多多买菜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这一部分的重资产投入可以说是拼多多主动出击又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瞄准“农业科技”

上市后的两年中,拼多多数次面临舆论危机,“反转”也层出不穷。

2018年7月,拼多多上市之时,同一时期曾有众多商家蹲守在拼多多上海办公室楼下维权,这一事件也被拿来与阿里巴巴上市前的商家“十月围城”进行类比。随后的两年中,拼多多相继被央视曝光违法违规、市场监管总局约谈整改,口碑差成为了这家公司必须解决的棘手问题。

最初,拼多多为了撕下“山寨”的标签,通过营销、冠名综艺、刷屏广告等方式来获取曝光度及用户信任感,其口号从“2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逐渐演变成3亿、4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而如今,拼多多再也不用强调其用户体量,转而走向更符合政策导向的“农业科技”定位。

根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月10日发布的公告,此次获得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的互联网公司仅有三家,分别是拼多多、阿里和美团,其中阿里成立了20年,美团10年,拼多多则仅为5年。年轻的拼多多显示了其与农业的强关联。

一边是助农、扶贫,一边却是海量的商业纠纷——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涉及的诉讼案件多达12000起,其中超过半数是侵害商标权纠纷,99.5%的案件拼多多是被告。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在拼多多总部所在地的上海市长宁区工商局,因拼多多的商业纠纷之多,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负责处理其各项事宜。

尽管市值和用户体量呈疯狂增长态势,拼多多却始终未曾摆脱“违规”的质疑,这与其激进扩张的企业风格有直接关系。从初创公司到中概股新星,再到冠名央视晚会又遭遇除名,拼多多这辆高速狂奔的马车越来越负重前行,公司架构和组织管理都还未达到足以匹配其体量的程度。黄峥选择在此时激流勇退、重视管理问题的做法,可以被视作一次未雨绸缪式的布局。

在黄峥停更多时的个人公众号上,他曾分享过自己对于拼多多理想形态的设想:能减少需求和生产的错配,减少传统的生产对传统类沃尔玛商超的依赖,提高厂家和品牌方的运营效率,甚至可以有一种“反向的保险”,能够让钱从富人流向穷人——穷人把自己购买商品的需求确定化和标准化,再把这种“生产资本配置的确定性”卖给富人。

这究竟只是黄峥的“乌托邦”,还是未来能够真正实现的拼多多最终形态?创始人的卸任,让这一切都笼罩于一片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