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關頭展現社會團結力量

APD NEWS

text

南丫島撞船事故現場救援工作。 新華社記者陳曉偉攝。

燧石一點也不起眼,而一旦撞擊,就會爆發出耀眼火花,甚至點燃起熊熊烈火。人性也一樣,普普通通的人,也可能在危難關頭,展現出人性的光輝,救人於水火,以英勇行為讓人肅然起敬。

在南丫島撞船事故中,黝黑的波濤轉瞬間奪去幾十位香港人的寶貴生命,聞者無不悲痛,可是,事後傳頌的樁樁事蹟,又讓人聞之感奮。

事件發生在黑夜的茫茫大海,地點僻遠,可是整個「神經系統」立即牽動了,參與救援的人員難以計數,有前線的、有後方的,有途經的鄰船乘客,有奉召急馳而至的各部門人員,甚至還有遇難落水乘客自己 --- 他們之間第一時間的互相扶持,可能更寶貴。

在報道中,我們看到怒海中種種驚險而感人的場面:父母對子女奮力的救護,子女對父母的深情鼓勵,有人仍浸水中而讓出救生衣去救人,鄰船乘客冒着風險攀着船欄拉起落水者,給救起的傷者急救……。

奉命到來救援的不同部門人員,多了職責上的堅定承擔和專業技能,以救人為己任,表現的是另一種拼搏。在最前線的水警、消防員承受的風險最大。他們有人在船錨等雜物的撞擊下,肋骨斷裂之下仍然堅持救人;被船窗玻璃割得淌血,沒有縮回伸出的援手,而到醫院接受治療的,最後才是他們。

他們是鐵漢,卻不失柔腸。當知道千辛萬苦救回來、以為可以逃過鬼門關的人最終失去生命,他們流淚了。

在前線參與救援的各大紀律部隊人員達1,000多人。在各個後勤部門參與行動的人員就更多了。這些同事都不眠不休地工作,既是職責所在,亦是出自愛人之心、助人之心。當晚,五所醫院內就第一時間設立了跨部門援助站,協調不同部門的支援。其中有民政事務總署同事,當天早上4時許便起床投入國慶升旗儀式的準備工作,但晚上接到召喚,便馬上到醫院參與援助站的工作,徹夜努力至翌日早上,為家屬找尋親友的下落。一些個案經多番努力,人踪仍杳,同事難免也十分難過,但也忍着傷痛,繼續專業地守着崗位。在葵涌公眾殮房工作的民政署同事,陪伴、撫慰、協助家屬走過最斷腸的一刻。這些同事都是文職人員,從沒想過需要參與殮房認屍的工作,但能為家屬在最難過的時刻給予支持,都心甘情願。

救助和支援不限於事發當日,跟進工作很重要,也需要很多同事的持續參與。同事會繼續為死傷的家屬提供協助,包括以每個需要幫助的家庭作為一個單位,協助死者家屬,以及協調政府各部門提供善後及跟進服務,參與的有專業社工,必要時有心理學家,務求援助的資源都能到位,及時讓有關人士渡過難關。

對受到突如其來災難打擊者的關愛之心,我相信香港市民都擁有,每到適當時刻就無私地展示出來。這次海難事件剛發生,就有市民以不同的方式表示關愛和支持,例如網上的祝福,在全港悼念日參與默哀等。而在18區設立的弔唁處,三天之內便已有超過36,800名市民,在弔唁冊上表達哀思和向家屬送上祝福、鼓勵。一些慈善團體亦已迅速接觸政府,表示可以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緊急的經濟援助。

危難關頭,既是對社會的考驗,也是社會展示團結力量的時刻。

作者简介:


曾德成 ,現年六十三歲,於2007年7月1日獲委任為民政事務局局長。

他曾於1998年7月至2007年6月出任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加入政府前,曾德成從事新聞工作接近三十年。曾德成曾經獲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至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