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 那驍 實習記者 尹淋靖)“很多人或許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和太空接觸,而我們現在卻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帶入太空,很榮幸,也很感恩。”香港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的中六學生勞莉欣說。
9月15日,由勞莉欣所在的五人實驗小組設計的“微重力狀態下制作多用途的聚合物有孔薄膜”實驗隨“天宮二號”進入太空。這是“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中,三個特別由香港學生設計的實驗項目中的一個,是“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70份參賽作品中的冠軍之作。
勞莉欣(右)向記者介紹團隊設計的實驗方案。實習記者 尹淋靖攝
亞太日報記者日前專門走訪了這個實驗團隊。對于實驗的成功入圍,團隊成員很是興奮。“那麽龐大的載人航天計劃,真的把香港中學生的實驗放上去做了,”勞莉欣說,“這是第一個太空試驗站,除了那些高端的實驗研究,就是我們香港學生的項目,很榮幸很感恩有這樣的機會。”
參賽時,五名學生都在翁祐中學念中四。團隊中另一名成員何奕龍告訴記者,受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中所做“水膜實驗”的啓發,他們設計了這個實驗,希望在太空中制作出多用途的聚合物有孔薄膜,日後可在醫療方面造福人類。
何奕龍說,希望製造出的薄膜,日後可以幫助到不同類型的病人。實習記者 尹淋靖攝
實驗原理並不複雜,勞莉欣向記者介紹道,將兩種溶劑融合後,通過相轉化的過程形成薄膜聚合物。然而因爲在地球上受到重力的影響,將兩種溶劑倒在一起,必然會造成成品膜厚薄不一、小孔分布不均。“太空中微重力的狀態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勞莉欣說。
然而,看似原理簡單的實驗,完善的過程並不容易。勞莉欣告訴記者,“丙酮曾是我們的主角,但初賽後我們被告知,航天員不能攜帶有毒液體進入太空。”整個團隊不得不重新開始嘗試其他溶劑,最終發現8%濃度的鹽水也可以達到類似效果。此外,爲減少航天員的工作量,團隊還特別制作了一套更易操作的實驗儀器。
崔老師(左一)是幾名學生從中一到中六的化學老師,她說,看到同學們幾年來成長了許多,非常高興。實習記者 尹淋靖攝
團隊指導崔老師對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到欣慰。她說,從實驗題目的構想到實驗過程的改進,同學們都充分運用了日常學習的知識,體現了創新的想法。
“每個人都可以學科學,只是欠缺一個人去啓發興趣,”崔老師說,學校十分重視科學教育,常常舉辦科學活動或比賽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
團隊成員陳翠珊告訴記者,老師從中學一年級起,就給同學們推薦科學網站、發放科學雜志、布置科學研究課題等,給同學們很多接觸科學的機會。
團隊中的4名成員和指導老師(右一)合影。實習記者 尹淋靖攝
不過,參與“天宮二號”如此規模的科研項目的機會還是相當難得。何奕龍告訴記者,他初中時曾兩次參加香港科學館舉辦的“少年航天員”體驗營選拔賽,希望入圍後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觀。當時他還爲通過體能測試苦練俯臥撐,但最終還是沒能入圍。“這次比賽也算圓了初中時的夢想,”何奕龍說。
團隊中另一位成員區鈞堯說,他從小喜歡科學,平時很少有機會能接觸這樣的科研項目,因此很想借此學習更多;同時,正面臨畢業的他更希望考入理想的大學,修讀科學相關課程,以更深入地進行科學研究。
10月中旬,這個團隊的幾名同學將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觀看“神州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進入太空。這將是香港學生首次現場觀看國家衛星發射。
“這個社會給了我們這麽多資源,所以我希望以後能參與科研,發明東西,來回饋這個社會,”何奕龍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