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死亡却称“恢复良好”,学术文章岂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新京报网

text

最近,南京一只已经死去一年多的小长颈鹿,引发了一场纷争,这场纷争关乎一篇论文内容的真实性问题。

据紫牛新闻报道,去年5月,南京金牛湖野生动物园的一只小长颈鹿遭踩踏后腿骨折,园方曾在网上求救,引发社会关注。此后南京AMC中心动物医院的骨科团队对其进行了手术,遗憾的是,术后当月小长颈鹿还是不幸死亡。

但最近有网友发现,做手术的团队成员在核心期刊《畜牧与兽医》发表论文,称“术后5个月电话随访,患鹿患肢恢复良好。”

回应应真诚而非狡辩

细读报道就会发现,这场争议确实有其复杂性。从论文本身来看,涉事医院的回应在逻辑上有难以自洽的地方。

首先,既然涉事动物医院直到现在仍坚称手术成功,但患鹿术后当月因为感染死亡也是不争的事实,那手术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这问题或许还有医学上的讨论空间和可商榷余地,但涉事论文对此只字未提,还说“术后5个月电话随访,患鹿患肢恢复良好”,这里面的内容明显失实。

学术论文是严肃的,显然不该有“把死的说成活的”的轻佻情节。

但是,问题在于在此事上,那篇论文犯下的失实问题很“低级”,以至于无需专业人士就能发现。为什么会出现“长颈鹿死亡论文却称‘恢复良好’”的情况,这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造假,又是否影响研究结论,这些质疑都该得到直面。

即使这句话不影响论文最核心的学术价值,按照严格的学术规范标准,这篇论文往轻了说是有瑕疵,往重了说可能已涉嫌学术不端。无论作者还是所在医院,都应该做出正面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中还提到了,爆料者与医院曾有过纠纷,从程序公正的角度,在处理一起纠纷时,确实应该考虑到举报者与被举报者之间过往利害关系。但这起事件,显然已不是举报者与涉事医院之间的私人恩怨,而是事公共利益与学术严肃性。其核心问题只应有一个,那就是被举报的问题是否确实存在?

“专业自主”不是“专业自负”和“专业傲慢”

毋庸置疑,一个理性的社会,公众要尊重专业,尊重专业共同体对专业问题做出评判的权利。但是,“专业自主”不能变成“专业自负”,更不能把专业自主变成挡箭牌,借此逃避公众正当合理的监督——尤其是有凭有据的。

一个社会的学术道德风气,直接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众有知情与监督的权利。但遗憾的是,就这场围绕一只病亡小长颈鹿引发的涟漪而言,从公开报道中,我们看不到涉事医院足够真诚的态度。

如涉事医院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避实就虚,宣称这篇文章不是学术论文,把明摆着的事实失实说成是“后续和园方沟通上有一些问题。”

在坚称手术成功的同时,发言人还事无巨细地介绍这次手术难度如何大,医院如何不计成本花费如何巨大,医院这些年为救治周边各地动物做了多少免费公益活动等。这些事迹确实值得认可,但理应一码归一码。论文内容有失实之处,跟医院的善举是两码事。揪出论文的问题,无碍于对院方善举的认同。

而作为发表这篇文章的学术期刊《畜牧与兽医》杂志,面对社会公众质疑,不妨积极主动地促成第三方组成专家团队,对所举报的问题进行独立公正的调查,最终做出公允处理。

说到底,在此事件中,我们所期待的,是对论文“瑕疵”有更清晰的交代,对公众质疑有更积极的态度,对舆论关切有更真诚的回应。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