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緯:自貿區建設要與“一帶一路”戰略相對接

亞太日報

text

“2015年自貿區論壇”8日在深圳前海舉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經緯集團主席陳經緯為本次論壇做主題發言。以下是其發言稿。

關於加快中國自貿區建設,實施新一輪高水準開放的一些看法與建議

——在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2015年自貿區論壇”的主題發言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香港中國商會主席、經緯集團主席

陳經緯

(2015年5月8日,深圳前海)

尊敬的周伯華副主席,

各位嘉賓:

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今天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前海舉行“2015自貿區論壇”,意義十分重大。論壇圍繞自貿區建設的投資管理體制創新、貿易便利化創新、金融制度創新、政府職能創新等中心議題進行務實深入的探討,在此,我想就“加快中國自貿區建設,實施新一輪高水準開放”問題談點看法和建議,供各位參考。

一、要以當年興辦中國經濟特區的勇氣和魄力,加快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積極實施新一輪高水準開放

改革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當年興辦四大經濟特區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建立了歷史的功勳,若不搞深圳等經濟特區,絕不會有今天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局面。如今,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30多年,為什麼中央政府決定又要創辦自由貿易試驗區呢?我個人理解,這是新形勢下興辦的“新的高水準經濟特區”。

一是現階段中國深層改革的現實需要。我提醒大家注意,前不久李克強總理去視察福建自貿區時明確表示,“設立自貿區的初衷就是用開放倒逼改革。要通過開放跨境金融業務,倒逼內地融資成本降低。”在李克強總理作出上述表態前,一名企業負責人告訴總理,通過這裡從國外銀行借款的成本僅為4%,低於央行貸款基準利率1.35個百分比。總理的話,向我們特別是國內金融系統釋放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國有銀行必須改革!以上僅僅是自貿區與深層改革的一個小例子。從總體改革上說,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這就是中央創辦自貿區的目的。

二是應對國際貿易格局和經濟走勢變化的戰略選擇。自貿區是國家新一輪高水準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通過在自貿區相對可控範圍內,推進投資管理和服務業開放的試點改革,探索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發展機制,逐步形成應對國際貿易規則變化的緩衝區和示範區。在社會經濟全球一體化、網路化的新形勢下,如不主動去適應、去應對,必然吃虧、落後,最終是被動、挨打,我們必須從這樣的高度去認識創辦自貿區的意義所在。可以肯定,四大自貿區的設立將在國家未來參與新一輪國際自由貿易協定和融入國際貿易新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推進貿易發展積累先行先試的經驗。

加快自貿區建設,仍然要堅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試。我這裡引用習近平主席的一段話,他說:“要有新突破,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准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提出改革舉措當然要慎重,要反復研究、反復論證,但也不能因此就謹小慎微、裹足不前,什麼也不敢幹、不敢試。”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上也提出要解決“為官不為”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對於創辦自貿區顯得更加緊迫和突出。不然,許多時光和機會一旦被耽誤,坐失良機,我們就會拉大與世界經濟的差距,真後悔莫及!

以上我講的都是創辦自貿區的認識問題,其實質是要增強推進改革和建設的信心和勇氣問題。

二、自貿區建設要與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相對接

最近,國務院關於建立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開放的檔,對上述四個自貿區做了明確的“定位”,即廣東立足於推動內地與港澳經濟深度合作,天津立足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福建立足于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上海繼續在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面擔當先行者,可以說各有側重。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四個自貿區所在省市都處於“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支點上,與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有直接的關係,自貿區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加快自貿區建設既是重大機遇也是重大舉措,二者一定要對接好,使之相互促進、取得共贏。必須看到,對接是多領域、全方位的,但要突出重點領域、重點專案、重點工作,當前要特別突出兩個方面:

一是抓好自貿區本身的改革創新。自貿區的重要宗旨是推進投資、貿易的便利化。而要達此目的,根本出路在於制度創新。因此,各個自貿區建立伊始,就要明確指出這方面的改革創新要求,特別是政府功能轉變、投資監管模式、貿易監管模式以及金融的改革創新,是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我們說,要大膽先行先試,就要在這些核心問題上統籌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研究、論證,根據條件適時試驗、推廣。這對於提升自貿區作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試驗田的水準和成效,意義重大,必須從現在起就要抓緊抓好,這就為推進“一帶一路”的投資、貿易的便利化創造了最好的制度條件。

二是把自貿區建設與“一帶一路”戰略作為廣大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臺。比如,從投資意義上說,自貿區可以通過金融創新帶動企業向“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進行直接投資,通過提供融資租賃等便利化服務,打通“一帶一路”地區和國家的貿易通道,進一步延伸各個自貿區所在港口的輻射功能,最終服務於“一帶一路”戰略。從互聯互通的意義上說,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自貿區要積極組織有關企業參與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以及跨境光纜等通訊幹線網路建設,等等。總之,“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五大“互通”,對自貿區來說大有文章可做。

三、自貿區建設還要充分發揮港澳臺和海外華人華僑的作用

香港是歷史悠久的國際化城市,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在投資管理體系、貿易便利化、金融制度和政府職能方面具有很多成熟的經驗和實施辦法。在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方面,可以借鑒香港的成熟經驗和做法,在維護國家安全、監管高效便捷和不濫用職權的前提下,根據我國的國情,在配額、外匯、通關、檢驗檢疫、倉儲、轉運等環節的現有基礎上深化改革,大膽地探索創新,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快推進投資與貿易便利化程度,做到既能與國際接軌,更重要的是又能創造出中國的特色,力爭建設開放度最高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自由貿易體系。澳門、臺灣各具特色和優勢,對我國的自貿區建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是華僑華人的聚集區,有超過4000多萬華僑華人,也是華商力量最強的區域,特別是東南亞地區,華商經濟構成東南亞多個國家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在東南亞上市企業中,華人公司占70%左右。因此,動員和引導海外僑胞參與自貿區建設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建設的意義重大。

海外僑胞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獨特資源,他們熟悉駐在國的社會、法律、文化環境與風土人情,對祖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也很熟悉,是連接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天然橋樑和紐帶”。同時,海外僑胞還具備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成熟的生產行銷網路、廣泛的政界商界人脈以及溝通中外等獨特優勢。此外,在建設自貿區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利用海外僑胞及其社團在所在國政商界的影響力,民間機構先行,有助於向所在國政府疏通各“一帶一路”參與國間互信度不夠等可能遇到的一些障礙,提前為政府間合作創造條件,打下良好合作基礎。四大自貿區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對接聯動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潛力,對廣大海外僑胞來說,更是難得的發展契機,也是各方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過程,在自貿區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中應充分發揮海外僑胞的獨特作用。

建議將因僑而設的汕頭華僑試驗區納入廣東自貿區。以聚僑心、凝僑力、引僑資為根本的“汕頭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於去年9月獲國務院批准設立,作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的重大舉措,國家賦予華僑試驗區與自貿區同等功能,並要求試驗區著力推動僑胞與駐在國經濟深度融合發展。這一決定,正是強化海外僑胞作為連接中國與周邊國家“天然橋樑和紐帶”的重要性和汕頭華僑試驗區建立的特殊性。我認為,汕頭華僑試驗區應當成為廣東自貿區建設和發展的前沿視窗和特色門戶,積極推動海外僑胞參與自貿區建設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建設的過程中來,發揮獨特作用,深度融合發展,共拓發展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