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称“损害国家安全”,印度要封禁59款中国APP,专家:想借机发展本国“仿品”

text

【环球时报记者胡博峰张婷鸽魏辉】印度打压中国手机应用APP的动作变本加厉。多家印媒26日报道,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发布新通知,将去年6月宣布的针对TikTok和其他58款中国APP的禁令永久化。此前,印方给出的封禁理由是这些APP“损害印度主权和国家安全”,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其借口背后是印度一些人在对华问题上的歇斯底里和在商业利益上的“趁火打劫”。这种无视商业规则的行径甚至比之前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做法还要霸道,也让国际社会对该国的营商环境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中国南亚问题专家钱峰2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为了政治利益随随便便打压别国企业,这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不好的信号,也无益于印度自身的长远发展。

对相关公司解释“不满意”

据《印度时报》26日报道,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决定永久封禁TikTok、Wechat(微信国际版)、百度和UC浏览器等59款中国APP。这59款APP全部是去年6月印度政府临时封禁的首批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当时,中印边境对峙刚刚爆发不久,印度政府援引“信息技术法案”第69条A款,初步认定上述中国手机应用涉嫌“从事损害印度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印度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活动”。印度政府此后又陆续封禁了150多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

报道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印度政府最初实施封禁后,曾给予上述59款APP的运营公司“解释机会”,详细阐述自身在“遵守隐私、安全等条款方面的立场”,但印度政府对这些公司的回应和解释并不满意,因此最终决定采取永久封禁措施。《印度时报》称,印度政府此举可能会导致法律争端,进一步加大与中国在数字领域的对立。

路透社26日的报道略有不同,该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再次评估后,“印度决定保留对中国APP的禁令,暂时尚不清楚禁令持续到何时”。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此前不仅要求被禁的中国APP运营公司提供在印业务的具体情况,包括用户情况、数据收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详细信息,还提出一些涉及企业运作细节和超出商业范畴的问题,令一些相关企业无从回答。

TikTok印度部门的一名发言人对印度报业托拉斯表示:“我们正在评估这一通知,并将视情况做出回应。”印度《商业标准报》称,TikTok本来在印度拥有近1.19亿活跃用户,是谷歌和苹果应用商店下载量排名前10的应用之一。

一名熟悉相关情况的印度匿名消息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做出永久封禁59款中国APP的决定,显然是为了向两国边境对峙谈判进一步施加压力,但公布的时间节点非常值得“玩味”。一方面,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向涉事公司发出通知的时间其实是上周,也就是在中印第九轮军长级会谈前。另一方面,印度媒体却选择在会谈结束两天且双方均就此作出积极表态后“披露”这一消息。

该人士认为,虽然封禁中国APP的决定与中印边境事态有关,但即使对峙未来得到解决,上述禁令也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取消。因为,禁令是以“国家安全”或“数据安全”为由发布的,边境对峙与禁令之前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比本土同类型手机应用程序竞争力更强的中国APP排除在印度市场之外,符合印度当前政策取向和市场需求。

印度的双重目的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印度政府封禁中国手机应用程序以来,受影响最大的是在印华人以及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印度人。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网易邮箱等都必须通过VPN软件“翻墙”才能使用,造成他们与中国国内交流变得非常困难。曾经活跃在TikTok上的印度“网红”则纷纷转战其他本土同类应用程序或美国的YouTube。ClubFactory等在线购物平台的关闭也给很多追求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的印度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钱峰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方封禁中国APP主要出于两个原因。第一,自去年边境冲突事件后,印度在对华关系上采取的一些举措一直混杂着无理泄愤情绪。这种情绪已经超越外交、政治层面,扩展到贸易、人文等领域。第二,这也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封闭主义的做法。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印度的逆全球化表现一直十分明显。一方面通过打压中国APP,让本土的仿制品得以发展,国内企业获利,实现所谓产业链转移,谋求“弯道超车”;另一方面不顾自身真实国情,过度强调所谓“自力更生”,这在不少西方经济学家眼中都是印度走向封闭的表现。

不仅封禁中国APP,去年以来,印度政府还通过修改外国直接投资规则的方式,将中国企业对印度本土互联网科技初创企业的投资限制在外,让一些中国科技投资不得不远离印度市场。

印度《铸币报》此前提到,尽管印度国防和安全部门多次表达中国公司和资金进入印度科技领域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但该领域事实上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更大,而印度政府对此则熟视无睹。报道称,在科技领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资金和技术设置壁垒的结果只会让印度公司陷入“缺钱、少料”的尴尬发展境地。反观中国,“它们已经建立一个能够实现自我维持的内循环系统,但这对于资源相对缺乏的印度来说,不太可能做到”。

向国际社会发出负面信号

在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有些不负责任的政客及媒体不时发表反华言论,有时甚至借小道消息编造新闻,煽动情绪。受此影响,印度社交媒体上不时出现类似“抵制中国货”的鼓动。这些都给中印双方发展正常经贸关系增添了障碍。

《日经亚洲评论》本月13日报道称,印度商业和工业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0个月,印度自中国进口同比下降19.5%。这是20年来的最大降幅。2019年,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占印度约4800亿美元进口总额的14%。报道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原因——印度已经报告1000多万例确诊病例,仅次于美国。另一个原因是,边境争端加剧双边紧张关系,并促使新德里推进本国产业。新德里一家家电商场的代表说,由于去年政府推出“自力更生”政策,该公司无法从海尔等公司进口许多中国产品。不少印度消费者还表示,他们不想购买中国产品。

《日经亚洲评论》称,在一些批评人士看来,新德里的政策是保护主义。本月初,美国驻印度大使肯尼斯·贾斯特在告别演说中对印度的“自力更生”政策导致“更高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表示关注,称这将“限制印度真正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能力”。

钱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印度一些针对中国的举动不仅损害两国民众利益,也向国际社会发出不好的信号,那就是印度可以为政治目的采取不理性的手段,随随便便祭出“国家安全”大旗,任意打压别国企业。这给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国际投资者发出了非常负面的信号,会严重挫伤这些企业进入印度市场的积极性,不利于印度提升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