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讯】古城泉州匯聚亞洲藝術,千年“海絲”煥發蓬勃生機。
11月8日至15日,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福建泉州精彩亮相,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雲集刺桐城,為亞洲文化交融及“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文化繁榮契機鼓與呼。
9日上午,耄耋之年的日本茶道大師千玄室大宗匠,在亞洲文化論壇上表演了日本茶道。輕品慢飲、舉杯換盞,充滿儀式感的茶道禮儀令人心生敬意。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觀看完千玄室大宗匠的表演後,感觸頗深:“就算聽不懂茶道大師的語言,但從他舉手投足的動作間,也能深受日本茶道的感染;來自生活的細節極富感染力,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淵源,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絢麗多彩的尼泊爾唐卡、千姿百態的“海絲”沿線國家文物、氣勢恢宏的《絲海夢尋》舞劇……本屆藝術節期間,來自蒙古、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11個國家的藝術團,帶來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藝術演出。
“亞洲是古代文明的搖籃,其最大的文化特點就是多樣性。”“亞洲合作對話”機制(ACD)臨時秘書處秘書長班迪·林沙軍說。
然而,隨著現代化發展,“麥當勞和可口可樂隨處可見”,全球化可能導致弱勢文化的出現,甚至造成文化多樣性的流失,“對發展中國家的威脅尤為突出。”班迪·林沙軍認為。
“這個世界有差異,差異不必然發展為衝突,但需要對話的智慧。”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劉夢溪說。
以本屆藝術節的舉辦城市泉州為例,宋元時期,泉州因海上絲綢之路而繁盛,多元文化在此交相輝映。
在如今的泉州城,中原文明與海洋文明、商業文化與農耕文化、儒釋道與外來宗教和諧相處、共生共榮,成為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典範。“‘和而不同’就是中華文化的大智慧。”劉夢溪認為。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牛克誠第一次來到福建泉州。“色彩學長期被西方學術體系佔據,我參加亞洲藝術節,就是要闡述中國的色彩學理論,建構中國色彩學的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牛克誠說。
9日下午,300多名世界各國木偶藝術家亮相泉州國際木偶節。澳大利亞藝術家理查德·哈特與搭檔聯袂表演了《夢想家之深海奇遇》,惟妙惟肖的造型、風趣幽默的對白,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澳洲的木偶劇起源於英國,與中國的木偶藝術相比,發展時間短、技巧相對簡單,中國的提線木偶技巧,讓我們看得眼睛都捨不得眨。”理查德·哈特說。
“國與國之間交往,即便談的是政治,做的是商貿,真正交流的卻是文化,是心靈的溝通。”泰中文化促進委員會主席披尼·扎祿頌巴認為,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發揮文化的功能至關重要。
“陸絲”、“海絲”延綿千年,既是商貿通道,又是文化之旅。孟加拉國文物局局長默罕默德·阿爾塔夫·侯賽因認為,中國面向21世紀的“一帶一路”戰略追求和平、重視合作,倡導互利共贏,它將成為沿線國家民心相通的文化橋梁和紐帶。
藝術節期間,披尼·扎祿頌巴等人還進一步倡議,加快互建國家文化中心;建立亞洲國家間歷史檔案、信息、資料共享機制;更多發揮民間機構和社會力量的作用,增進文化認同,夯實“一帶一路”利益共同體的社會和歷史根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