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看中国:这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text

约旦商人穆德(左)在工厂指导生产。

资料图片

多年来,浙江一以贯之地践行“八八战略”,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富民惠民、绿色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前不久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了浙江新的历史使命。多位长居浙江的外国人士表示,浙江是中国推动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区,他们愿利用好中国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政府公共服务优质高效”

今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来自约旦的商人穆德分享了自己在浙江义乌创业生活的故事。

穆德2002年从约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带着打工积攒的约合3万元人民币的积蓄,只身来到义乌。“听很多来过中国的伙伴说起,中国有个叫义乌的城市‘遍地都是机会’,我便心动了。”

穆德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业务迅速发展。去年,公司出口1.3亿美元,员工从200名发展到现在的1700多名,国外代理商也从最初的6名发展到300多名。“这证实了中国的成功不只在中国,也带动了各国的共同发展。”穆德说,他选择扎根义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优良的营商环境,“当地政府为包括我在内的外国创业者提供了巨大支持,政府公共服务优质高效。”

“在去年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公司生意遭遇困难,义乌市政府工作人员主动询问我们复工复产方面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穆德说,有关部门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及时协调工厂恢复生产。去年公司的外贸生意逆势增长了60%。为表示感谢,穆德在阿尔及利亚专门采购了一批医用口罩捐给义乌市政府,又向义乌红十字会捐款8万元人民币抗击疫情。“我十分赞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我心里,这里和约旦一样,都是我的家。”

“竹林碧绿如海,山泉清澈不竭”

“我终于拿到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在中国有了归属感。”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康安妮言语中难掩激动。

康安妮来华已经16年,如今在台州椒江区就职于一家智能吊挂生产基地。“刚到椒江时,公司附近还很荒凉,一眼望去都是村落,道路也特别窄。现在一切都大不一样了。”康安妮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建成通车,绿意渐浓的台州正发展成美丽的海滨城市,生活环境更好了。

这几年,浙江倾力打造美丽乡村。“竹林碧绿如海,山泉清澈不竭,这样的自然风景,不仅让我,也让来过的外国朋友被深深吸引。”康安妮说,这背后是中国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与魄力,不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在康安妮看来,生活品质的提升远不止环境改善,城市服务的精细化让生活愈加便利。“浙江正在推行‘数字化改革’,我的永久居留身份证就是在线上办理成功的。更别提‘最多跑一次’这样便利的政务服务体验了。”康安妮所在的公司也在积极进行智能化改造,仓库物料出入库、车间工单与报工条码化管理等都融入了数字化技术,让生产效率提高不少。

康安妮说:“我如愿以偿,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未来我们要共同成长。”

“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堂葡萄牙语课结束后,巴西籍外教施若杰的身边围了不少学生,争相请教问题。学生们说,施若杰老师风趣幽默,课程“干货满满”,广受欢迎。

“教授外语最大的使命是要促进文化间的对话,寻求和谐共存。”施若杰说,他在教学中也不断得到中方同事与学生的帮助,让他有了更大动力。

施若杰2015年初来到杭州,在浙江外国语学院葡语系任教。之所以钟情杭州,是因为这里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气息深深吸引了他。“在这里我可以漫步西湖,在历史文化遗产间徜徉。马可·波罗曾说过,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几个世纪以来,杭州始终保持吸引力,真是太神奇了。”他感叹道。

“这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让我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活力。”施若杰说,中国的大学生充满朝气,有着求知欲与上进心,大家对国家的热爱和为实现梦想付出努力的勇气,更令他印象深刻。“越来越多的浙外学子通过葡萄牙语专业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很多人成为国际交流的文化使者。”

在施若杰看来,浙江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环境优美相辅相成,是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国政府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对我也是新机遇。我要通过学术与文化交流,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