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分子病理助力新模式-莲和医疗2017苏州病理年会主题展示纪实 原创 2017-10-28 ❥ 莲和健康

APD News

text

病理诊断现状急需合格的合作机构

病理诊断作为临床肿瘤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占总诊断量的80%,可数据显示中国病理科的供需状况,全国有执照的病理医生仅九千余人,按照每100张病床配备1名—2名病理科医师计算,缺口高达4万-9万人。面对这种不平衡国家在2016年底出台了相关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陆续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血液净化机构、病理诊断中心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

政策一出,竟有舆论解读为公立医院的这几大科室将大批消失,一度吸引了各方的关注目光。

而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进一步解释2016年底出台的政策,发文补充将制定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标准,技术标准上将比照三级综合医院相应专科服务能力要求,同时要求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应当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协作关系。

向外部学习固然重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病理合作模式更为紧迫

2014中国病理医生生存现状调查数据显示,病理医生在三级医院占比52.34%,造成大批患者和家属从三四线城市赶到大城市来,手上握着“建议上级医院会诊”的报告和病理切片,堵在三甲医院病理科门口,等待着生和死的答案。

伴随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仍旧突出。主要体现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整、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比起国外,中国病理科发展较晚,面临诸多问题,而病理、影像等检查结果不互通,导致重复医疗、医疗资源浪费等现象早已存在。国外医院病理科的建设更加健全,病理质量的控制已经规范化和程序化,并且医院制订了严格的病理科和病理医师的准入标准,这让病理科成为临床治疗决策的关键环节,也从而得到了重视。

我国医院按照行政设置分为:社区、县、地市、省级,理论上四级设置应该实现共配置,而我国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都需要设置病理科,否则无法通过审批,这导致我国病理科设置很随意,在发展上呈现小、弱、散三大特点。

我国病理学科模式按照前苏联的来设置,但临床又是按照欧美模式在管理,这就造成现在尴尬的局面,探索中国特色的病理模式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2017年中国病理年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三次学术会议)10月27-29日在苏州隆重召开,聚集了国内外病理学工作者及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从临床和实验病理各个角度出发,展开学术交流和探讨,更加贴近病理学科工作实际,为病理科在临床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莲和医疗在会上举办了以“无创肿瘤基因检测,开启肿瘤分子病理诊疗新时代“为主题的卫星会。此次大会包罗万象,不但聚焦病理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肿瘤组织细胞病理及肿瘤分子诊断新进展,并以大量基于实际病例的形式进行互动。

先有精准诊断,才有精准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癌症防治中最关键的因素。担任专题论坛主席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主任卢德宏教授指出: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是精准医疗,而精准的病理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基础。精准的病理诊断加上精准的治疗构成了精准医疗的核心。

分子病理是这个时代要做的,作为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病理科大夫都要了解和使用到。一个是病理诊断,另外一个是探讨预后,能够把预后分级出来,基因突变和预后跟随都对辅助临床诊断有很大帮助。但同时随着分子病理诊断的不断进步,对病理医生专业要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就要求医生本身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病理科大夫要更新知识非常快的才能适应节奏。

(大会主席:卢德宏 教授)

分子病理诊断成为精准诊断的准入口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表现遗传学的发展与进步,分子病理诊断的技术迭代和应用拓展正迎来新的阶段,分子技术给病理这个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不断带来勃勃生机与不竭动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何志嵩教授以《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为主题分享了前列腺癌的现状及临床治疗案例,精准医学的发展,使前列腺癌诊疗也进入到了一个精准医学的时代,作为一项跨界融合的新兴技术,分子病理在疾病的诊断与分型、靶向治疗指导、治疗反应预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在成为精准医疗的入口,同时他认可了与莲和医疗开展基因诊断的活动。

(何志嵩 教授)

高通量测序为肿瘤个体化治疗带来新方向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郑迪教授在《精准医疗时代肺癌组织学和分子诊断面对的挑战和机遇》的演讲中分享临床上的经验,过去肿瘤科大夫需要病理科大夫给出的治疗方案比起现在有了很大变化,随着对癌症了解的深入,分子生物学、精准医疗的介入,治疗从分类到方案都有巨大的改变,需要知道更多的信息,所以现在肺癌治疗正在从组织学转换成分子分型指导我们的治疗。

肺癌是率先实现精准医疗的癌肿,2004年起EGFR靶点的发现和EGFR-TKI药物的使用,推动了肺癌精准医疗的发展,随后,越来越多的靶点如EML4-ALK等相继被发现,并有越来越多的靶向药进入临床甚至获批上市。

(郑迪 教授)

肿瘤靶向基因检测助力分子病理辅助诊断

全国截至2016年底,北京、上海等22个省份启动相关试点,并且绝大部分机构为社会办, 国家政策为进一步改善供需不足的状况,鼓励医疗机构与医院建立协作关系。莲和医疗科研负责人付原在会上分享了NGS检测相对前沿的检测技术在病理界及临床一线治疗中的经典案例。

医学分类对于建立诊断、预后以及选择治疗策略至关重要。传统的肿瘤分类主要基于解刨学和组织特点,现今,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肿瘤驱动基因的发现推动了肿瘤治疗由传统的放化疗向分子靶向治疗的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是肿瘤分类学和治疗模式的转变,而基于分子分型的肿瘤分类使患者分层接受最优的靶向治疗,这也是精准医学的核心思路。

(莲和医疗科研负责人 付原)

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为探讨肿瘤诊断及分子病理检测的规范、最新进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及病理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以促进中国临床病理学科的健康发展,为与会的病理学者提供了一次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