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户制钢所事件——该从日本高品质神话中清醒了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廖可

**

本月8日,日本大企业神户制钢所曝出一个让全天下都震惊的丑闻,他们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篡改、伪造了大量数据,以次充好以迎合订单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被伪装合格的制品被售向了日本国内甚至全球的许多公司。

神户制钢所(以下简称神钢)这个公司历史可是非常悠久了,1905年初创时以制钢业和锻造业为主营,20世纪初已受日本海军委托生产军工制品,及至20世纪中叶已是一个大型上市公司,进入机械、新材料、房地产等诸多领域,现如今是世界500强之一的大型公司,也是日本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要说它是日本制造业的代表实不为过。

那么这件事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在12日的记者问答会上,神户制钢所社长川崎博也自己这么说道:“我认为神钢的可信度已经跌落到零了。”他这么说是没有错的。

神钢的这批有问题的产品来自4个部门和一些子公司,涉及销售范围上至飞机、新干线用的零件,下到易拉罐用的材料。因此,这次事件中,它把全球超过200家企业拉下水,这些企业在10年中都不同程度地购买和使用了神钢所制造的问题产品,甚至全球知名企业都使用了问题产品。

日本《读卖新闻》将这些知名公司列了出来,日本国内就有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汽车、东海新干线、JR西日本等企业卷入,国外更是有美国波音、大韩航空、欧洲airbus、英国劳斯莱斯等企业卷入。连日本新近发射的引以为傲的“路标”GPS卫星搭载火箭都使用了问题制品。

可以说,神钢的问题已经把全日本拖入泥潭。从这个问题上,日本舆论已经由神钢进而引发对全体制造业的反思。

日本《产经新闻》刊发了题为《神钢铝制品的不当行为:技术者的良心消失了吗》的社评,称“神钢的行为已经动摇了日本制造业的基底”。《东京新闻》刊发了题为《制造业真的没问题吗》的社评,列举了近年来从东洋橡胶公司到东芝再到三菱汽车接连篡改数据、制造问题产品的丑闻,并写道“令人担心的是,日本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高品质,被(这一系列丑闻事件)动摇了。日本制造业是否就此开始劣质化这一点值得关注。”

神户制钢所社长川崎博

日本制造业=高品质?媒体所创造的虚拟环境

日本的制造业并不意味着高品质,近几年来日本时不时就会发生制造业丑闻,就在前几日媒体还曝出题为《日产汽车无资格人员横行:对消费者的严重背弃》这一丑闻,说的是日产汽车在对制成车辆检查时,用的检查员是无证上岗的无资格人员。

我认为,这次事件中更令人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许多人会对日本制造业产生这种高品质的印象。很长一段时间来,日本制造业被与高品质捆绑在一起,尤其是近几年频频有媒体报道关于马桶盖和电饭锅的争论,使得许多并不关心中日两国制造产品比拼结果的消费者形成了对“日本产品就是好”的刻板印象。这一点从许多社交媒体上也可以得到印证,很多人提及日本产品就一定会夸质量好。

其实,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就在于媒体所营造的虚拟环境。从事实而论,部分日本产品的确品质高,日本媒体也习惯将此标签化,直接抛出“日本制造业=高品质”这样的论调。但是当国内媒体铺天盖地般报道和介绍日本产品时,有意无意地直接引用了这种论调,人们就会逐渐脱离真实,而生活在一个由媒体搭造的世界里。

即使媒体在创造这样一个虚拟环境时,日本产品没有都被冠以高品质,但只要它在电视和报纸中的曝光率增加,它在观众心中的存在感就会增加。

有朝一日,当一位看了许多关于日本产品的报道、决定试一试某个日本产品的观众,使用了某个日本产品(比如电饭锅和马桶盖),觉得确实十分好用,他极有可能因为主观印象而将一件事物推向全部事物,进而认为日本的商品都品质很好。因此,借着这次事件,是时候从这些“神话”中清醒了。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天日本媒体也抓住这个热点疯狂趋附,报纸电视铺天盖地都是这个丑闻,事实难免也有被放大的嫌疑。根据官方调查,这批有问题的产品只占了神钢铜、铝等产品全销售额的4%。相关专家研究的结果是,神钢的问题产品质量仅比合格产品劣质10%,仍然在日本工业制造标准JIS的承受范围内,因此“距离引发问题还有相当的余地,实际使用中并不会产生问题”。

所以说,神钢事件对有些人而言,是重新审视日本制造,打破迷信的机会,也是反思日本制造业衰退,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机会;但如果简单断言“日本制造业完蛋了”,或者认为完全落在中国后面、一无是处,则是过于情绪化的反应。

长期服务不等于就有“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这个词近几年来被经常提及,尤其是在制造业中,要想做好东西虽然机械化流水线很重要,但对一件产品的精益求精更重要,好比前者是方法后者是方向,不好的模具放入流水线中,造出来的也是次品。

只要别为“匠人”而“匠人”,脱离技术和需求的实际,总体而言,匠人精神还是必要的。

马克思所说,大工厂里当劳动者因为机械的工作而感觉不到自己是在制造产品,而只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时,他不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者,他会对劳动产生疏离感。按日本的说法来说,你就只是一个工薪职员而已,拿着一份工资做一份工作。

这种情况既是神户制钢所的写照,也是整个日本制造业的写照。在论坛上,一位神户制钢所的员工谈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丑闻,其中一个原因就与此相关。他说,作为下级部门和子公司的老板只会听从上级的指示操作,每天埋头于一模一样的工作而从来不管自己生产的东西到底好还是不好;同时老板们只关心盈利多少,也不关心产品的好坏,大不了就引咎辞职一走了之。

日本《每日新闻》也指出:“这些子公司人员流动率低,有些人可以20年呆在同一个岗位,每日只干同一件事而不会多问。”因此在这次事件中,才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几个部门和子公司发生同样问题的情况。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没有了匠人精神。

另一个有趣的情况是,上文提及的《东京新闻》社评指出,新兴国家对日本的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是导致神钢事件的一个原因。这是什么意思呢?瞭望智库在今年6月刊发了《2017年,日本工业制造水平相对中国而言还是望尘莫及吗?》的评论,对2016年财富杂志刊发的世界500强中日企业情况进行了对比,得出的其中两个结论分别是:“中国崛起的产业日本都很难赚钱”、“日本赚钱的产业中国还没崛起”。可以从其中略窥一二的是,中国迎头追赶让日本压力山大。

放弃了匠人精神的日本企业为了在全球战略中扛住中国等新兴国家带来的压力,只在乎利益从而铤而走险,这也许是个原因。不管如何,神钢事件的责任人尚未公布,一切对于引发事件的原因的说法也都还只是推测的程度,但匠人精神的逐渐缺失是全球化背景下普遍的大企业病,中国自身也需警惕。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