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独立报》11月1日文章,原题:俄罗斯和中国:理论上可能的军事同盟 俄总统普京上月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论坛年会上发表讲话。有学者提出“是否可以想象建立俄中军事同盟?”普京回答说,俄中在理论上存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可能性,但实际上两国战略互信和协作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以至于双方原则上并不需要这样的同盟。
也许这是俄方首次在如此高级别层面上表明,并不拒绝与中国建立某种形式军事同盟的可能性。去年在该俱乐部年会上普京总统也曾表示,俄正帮助中国建立导弹预警系统,这将大幅提高中国的防御能力。
普京发表声明后,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感到震惊:鉴于世界矛盾和不稳定性在加剧,俄中间的军事同盟似乎是非常合乎逻辑和及时的。俄中有共同利益,例如确保中亚安全、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多边协作等,都力求保持自己周边地缘战略空间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俄中没有签署正式军事条约,并不影响两国多年来举行联合演习。实际上,许多迹象表明,俄中之间的军事战略同盟已经存在,因为面临的共同威胁需要两国联合做出回应。
也许军事同盟指的是更深层次的相互协作,例如在双方利益受到威胁或一方受到攻击时保证相互支持。但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当前,混合战正在取代传统的攻击和防御战。例如,发动军事网络攻击产生的破坏力并不次于常规军事行动。如今,俄中都在积极加强自己的网络安全。这种情况下,双方是否应考虑何时签署在这一领域相互支持的协议?
当然,两国建立军事同盟不仅对双方有益,还有利于对抗某些共同威胁。但应当考虑到,建立真正的军事联盟会成为两国当前外交政策模式的分水岭。传统上中国不加入任何军事同盟,努力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冲突,因此赢得了亚洲伙伴的极大好感。与俄建立军事同盟,尽管可加强中国的地位,但也会让中美达成共识的前景变得黯淡。对俄方来说,此类政治威胁则相对较小,可能会令与日本进行对话的前景变黯淡——日方一再对俄中军事接触过于紧密表示关切。
目前看来,实行俄中军事政治联盟机制,要比正式建立军事同盟好得多。最重要的是,目前两国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双边和多边协议。另外,双方还拥有军事技术和军事战略补充工作机制,尽管没有对外透露详情,却不时提醒世界“我们在一起的力量”。(作者是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代所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柳玉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