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精细化防疫正当其时

亚太日报

text

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要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不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这段时间,随着疫情的蔓延,各地的防控措施也不断“升级”。在有些地方,置“一断三不断”于不顾地到处封路,商业店铺大片关闭,对外来人员一律劝返,企业复工申请纷纷被打回……这种一味加码、不惜一切代价的疫情防控,副作用也愈来愈明显,对经济民生也造成了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之下,“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理念的提出,可谓正当其时。

“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就是为了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地搞“一刀切”,不管各地区各行业差异地“趋同化”管理。这在当下颇具现实针对性。

揆诸现实,各地对于疫情的如临大敌、严防死守,当然可以理解。但疫情防控作为社会治理的“子项”,也要尊重科学,恪守法治。尽管现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地区之间甚至一个行政区域之内,疫情暴发的情况其实大不相同。一些疫情较轻的地方,完全没有必要照抄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做法,走各种极端。

比如,疫情较重的地区,企业复产复工可以更严格一些,但对于疫情较轻的地区而言,企业复产复工完全可以门槛更低些。

疫情较重的地区,大面积关闭商业设施和便民摊点,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疫情较轻的地区,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像菜场、沿街店铺、便民摊点等,其实通风条件都更好,疫情传播风险相对较低,“一刀切”地关闭大可不必。

面对疫情,可以紧张而不要恐慌,各个地区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应当精准施策,努力恢复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作为上级政府,也要避免过度管理,而应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对疫情进行差异化的管控。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地方着手这么做了。2月13日,江西发布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关事项的公告。按照该公告,江西省将以县域为单元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精准管理。具体做法是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将县(市、区)分为重、较重、较轻、轻四种类型,分别实行封闭式管控和流动性管控。对封闭式管控的城市小区、农村村组,人员和车辆严格限制出入。对实行流动性管控的小区、社区、村组允许人员和车辆有序出入,但进出人员必须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报告接触史,做到“勤洗手、不聚集”等。

更早之前,2月9日,浙江就开始对县域疫情进行“五色图”分析,以累计确诊病例数、本地病例占比、聚集性疫情、连续3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评估指标,将各县(市、区)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地区,分别用红、橙、黄、蓝、绿五色表示,形成疫情地图,并实施动态管理。

相比许多地方动辄“一刀切”的做法,浙江、江西的做法无疑要科学得多。眼下有些城市小区和农村村组管理过于严厉,快递外卖一律不准进入,给民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引发许多矛盾冲突。按照不同区域,实行差异化管理,避免疫情较轻却过度防控,也算是势在必行。

“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之下,疫情防控一刀切显然应得到纠正,各种层层加码、粗暴化管控必须退出。疫情防控固然不能松,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企业正当的复产复工诉求应当得到尊重,民众谋生和生活的便利也要尽力保障。而往大了说,“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思维,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来源:新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