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杭州的列车:三千里 只为你

中国新闻网

text

背着编织袋的黄初龙正在出站。 商泽阳 摄

(抗击新冠肺炎)开往杭州的列车:三千里 只为你

中新网杭州2月17日电 题:开往杭州的列车:三千里 只为你

作者 张煜欢

黄初龙终于抵达了杭州,以一种自己从未想过的方式。

15个小时前,他还不知道自己应如何从贵州老家回到工厂复工,年前订好的票都退了,这几日的票太紧张,更何况一买就要四张。

16日22时07分,当列车缓缓抵达杭州东站,肩上扛着一个大编织袋、手里提着天蓝色行李箱的他,第一个风风火火走下了车。

编织袋里是重30斤的大火腿,是黄初龙特意从老家带出来的。这次妻子和一双儿女都跟着他回到了杭州,这只大火腿最多可以供一家四口吃上十多天。

十多天究竟是长还是短,黄初龙突然有些摸不着头脑。

贵州乘客展示他们收到的口罩。 商泽阳 摄

42岁的他,离开家乡有数十个年头了,今年还是第一次在老家呆上这么久。妻子和一双儿女整日围着他。他只能盯着手机,守着工作群里传来开工的消息。村里封锁了,也无法出门,不能多呼吸一口外面的空气。

漫长,等待,十多天时间像是被拉长成看不见尽头的隧道。

因为这场疫情被打乱生活节奏的,不止黄初龙一个人。

今年春节,杨艳和丈夫在老家贵州凯里多住了20天。凯里是杭州的对口帮扶地,在凯里招工的杭州企业有很多,当地政府每年也会输送不少劳动力到杭州。杨艳很满足,在杭州一个月有5000多元的工资,比在凯里要挣得多。

不过在杭州打工了两年多的她,并不太习惯这里冬天的湿冷气候。老家冬无严寒,像这几天天气就一直不错,中午最热时有十几度,恍如春日。

但杨艳还是早早就翻出了羽绒衣。“马上就会回杭州的吧”。

这种期待与焦虑一直伴随着她。手机上显示的不是班次取消便是暂无余票,而公司复工的消息已经传开了。“我们怎么回去?”不断有工友在社交平台上发问着。

“明天下午有一趟贵阳开出、途径凯里的复工专列,杭州免费来接大家回去了!”

消息一出,杨艳激动地赶紧和丈夫整理起行李。

16日13时57分,载有近300名贵州籍旅客的G4138次列车从贵阳北站开出。这也是中国首趟服务企业外地员工返程的复工人员定制专列。

三千里外的杭州,杭州中策橡胶集团综合办主任慕晓宇也忙开了。这趟“包车”上有企业的30多名员工,腾出宿舍和观察室,准备接车牌、食物,教员工申请“杭州健康码”……他说,忙是忙了一些,但心里踏实了许多。

“订单和生产任务排得很满,我们每天都在等着他们早点回来。”慕晓宇说。

贵州乘客正在出站。 商泽阳 摄

这端的翘首以待,那端的归心似箭,此刻连成一线。

列车就要进站了。

杭州市经信局的工作人员抬头看了看时钟,小声说着“快到了”。他们手中拿着厚厚一叠黄色信封。当列车停稳,工作人员立马守在车门前,准备递上新年里来自杭州的第一份礼物——口罩。

站台上还等满了各路媒体,闪光灯聚焦着黄初龙等拖着大包小包的乘客,快门声不断。

“感觉像是成了大明星。”下了车的黄初龙笑着嘟囔了一句。

他的身后,妻子和一双儿女则有几分不知所措。黄初龙带着他们很快找到了企业的接车牌,“1,2,3,4……”企业工作人员一个个对照名单数着,生怕遗漏一个。

铁路杭州站准备好的欢迎横幅。 商泽阳 摄

60余家杭州企业的近300名贵州籍员工,在企业与杭州东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分成多组有序走出站台。

出站口,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综合科科长姜英豪带着二十几名工作人员早已守候在侧。他们拿着测温计,同样分多组对出站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份核验。

“我们抽调了一些核录区的同事一起来帮忙,要准确、细致地做好每一位乘客的检测工作,让大家安心返回岗位。”姜英豪说。

安心返岗,平日里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在疫情肆虐的这段日子里,变得谈何容易。

因疫情导致的交通出行不畅,是阻碍外来员工返回杭州的主要障碍,也成为影响用工短缺的重要因素。

这列全国首趟复工人员定制专列的背后,有浙江省和贵州省两地人力社保部门的紧密对接,有黔东南州与杭州市并未间断的劳务协作,有杭州市经信部门的深入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及铁路部门对专列开行给予的全方位保障……

三千里,只为你。在各界通力合作下,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终于抵达。

“快跟上,快跟上”“一个也别落下啊”……

春节里沉寂已久的杭州东站,此刻仿佛又生动了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