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香港城市大學 文雅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是最近微博上格外火的一個話題。起源是一位微博為@杜子建的網友發博:“‘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兩句我特別喜歡,總想再續兩句,但恨才華不夠,求助網友了!幫忙補兩句吧,我送酒。最好的我就送拉菲。”
而網友們參與的熱情可以說出乎意料,短短四天,轉發量就多達九萬余次。甚至連@共青團中央也參與了續詩活動。
其中轉發量最高,也最為原博主推崇的,是名為@夜帝王NW的網友續的下兩句詩——“盡傾江海裏,贈飲天下人”。不得不說,此句之豪邁豁達,著實有唐詩之風。
除此之外,獲贊較多的還有名為@南海牧鯨人的網友的續詩“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閑約二鴻儒,黃昏扣柴門。闊談三更後,把盞有余溫。醉眼四處看,皆為夢中人。”;名為@翩竹的網友的續詩“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醉裏經年少,乍醒華發生。滄浪星野闊,月湧浮騷聲。我恨鴻翼輕,難渡天下人。”;名為@上水凡沙的網友的續詩“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三杯知冷暖,笑眼看醉人。”等等。
在欣賞、比較這些有才得令人拍手驚嘆的續詩的同時,不少網友也紛紛感慨,這樣的“全民續詩”簡直是平時充斥著段子、表情包、各式吐槽的微博上難得的清流。的確,如此古典雅致的詩詞接龍,倒像是古時在文人雅士中流行的流觴曲水。而大家熱情高漲地積極參與,也早已不是為了原博主的紅酒獎勵,而是真正展示著各自詩詞水平和興趣。
那些續出的詩詞或大氣磅礴或哀婉淒清,或化用典故古詩或完全原創,都體現著網友們的文學素養和詩詞才華。一首首續詩讀過去,像是看著一個個完整而濃縮的故事,讀著一段段隱藏其中的情感。即使這些詩詞都是以電子的形式出現在電腦或手機屏幕上,卻只要讀下去,便也仿佛有墨香撲鼻而來,余韻悠長,和用毛筆寫在絲帛或宣紙上,沒有什麽兩樣。
不少人都因此感嘆國人詩性未死。縱使現代化的社會裏,詩詞不再是常見的表達和交流方式,但依然是中華文化的魂魄與精髓,是許多中國人從小就熟知了解並喜愛的。那些詩詞裏的情感和景象、風骨和氣度,依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滲透在我們的心裏。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句詩就像是一個美麗而奇妙的引子,引出了平時日日對著段子、吐槽、表情包的中國網友們身為炎黃子孫的詩詞之魂,引出了詩詞文化潛藏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浪漫與詩意。
拉菲酒最終花落誰家,已經不是大家最關心的事。當網友們將這次續詩活動的部分優秀作品整理出來時,就仿佛梳理著中華文化一路走來的點點足跡,仿佛看到古典詩詞文學薪火相傳的盛景,仿佛見證著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令人驕傲的文化成就與力量,仿佛預見著這樣的詩性必將永不死去,代代相傳。
這是多麽浪漫的一件事。無論多珍貴的陳年窖藏紅酒,也不敵它香醇渾厚,余韻悠長,齒頰留香。
【編者按】“APD校園記者”專欄開欄語
李大釗先生曾說,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
當今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輿論環境復雜多樣,人文環境千姿百態,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融互動日益加深。青年學生雖身處校園,但不以此為認知之限;雖未歷滄桑,但才思兼備,意氣風發;在價值多元化時代,他們勤奮學習、勇於探索、奮發向上,在各種社會活動中扮演者極為活躍的角色。
亞太日報攜手“香港青年通訊社”開辟“APD校園記者”專欄,為青年學生提供交流、互動的平台,聆聽他們對社會和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承接他們目光中投射出的時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