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信貸收縮預示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

text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今年一季度,中國金融機構大幅削減信貸供應900億美元,凸顯出北京方面整治中國龐大的影子金融系統的力度,也加劇了人們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硬著陸的擔憂。

據中國統計局最新消息,中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4%,環比增長1.4%。而此數據也超過《華爾街日報》調查的16位經濟學家給出的7.3%的中值預期。

一般認為,“硬著陸是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幅低於7%。就最新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尚未硬著陸,但房地產市場的疲弱及信貸規模的縮減仍加劇擔憂。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中資銀行3月份新增貸款多於2月份。但經濟學家指出,銀行貸款餘額的同比增幅是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表明中國仍在嚴格控制信貸投放。

由於對日益依靠舉債發展經濟的模式感到擔憂,中國政府從去年開始抑制信貸投放。國內借貸成本已在2014年上升。

週二公佈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低於經濟學家預期。衡量中國信貸投放水準的最廣義指標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也較為緩慢。

作為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一大支柱,新增信託貸款的規模高於2月份,但遠低於上年同期。鑒於影子銀行基本不受監管,決策者對影子銀行貸款的快速增長尤為不安,因此收緊了流動性以圖減緩影子銀行的擴張。

以下是經濟學家對中國央行最新數據的看法。

匯豐(HSBC)經濟學家馬曉萍說,信貸增長總的來說相當強勁;不過監管部門也在努力遏制影子銀行,也就是游離於傳統銀行之外的非正規信貸。

美銀美林經濟學家陸挺和治曉佳認為,中國的貨幣和信貸數據好於預期。他們表示,在2月份低迷的信貸數據公佈後,投資者非常悲觀,但正如他們當時指出的,春節因素造成2月份數據失真,不必過分解讀這個月的數據。3月份信貸數據反彈說明不存在有意或無意的信貸緊縮。

這兩位經濟學家還指出,銀行貸款餘額及社會融資總量的反彈也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放鬆,事實上,銀行貸款餘額和社會融資總量的同比增幅放緩。

瑞穗證券經濟學家沈建光和陸彥泓寫道,新增貸款上升基本符合季度末的典型模式,即理財產品等待續約引發週期性的現金需求。這兩位經濟學家表示,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越來越受關注,央行也推出限制措施,這導致影子銀行系統持續整合,因此他們料到3月份銀行貸款會強勁增長。

凱投宏觀的經濟學家普裏查德和王秦偉寫道,儘管3月份銀行貸款大幅增加,銀行間流動性狀況較寬鬆,但週二發佈的數據顯示信貸增長仍在持續放緩。他們還表示,新增貸款大幅增加並不代表政策立場發生了轉變,而是反映出3月份一貫的季節性模式,3月份信貸經理們通常會在季報發佈前擴大放貸。他們還稱,銀行貸款餘額的同比增幅實際上從2月份的13.7%降至3月份的13.4%,3月份創下了2005年以來的最低增幅。

交通銀行的經濟學家們表示,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造成貨幣供應量增長放緩:銀行存款越來越多地分流到其他金融投資產品,鑒於中國對存貸比的要求嚴格,存款減少影響了銀行貸款的發放。他們還說,低迷的商業前景以及對影子銀行業監管的加強,這些因素都導致信貸需求減弱。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和崔曆寫道,3月份M2貨幣供應量遠遠低於預期。他們說,儘管比較基數較高是M2同比增速放緩的原因之一,但環比增速也大幅放緩。他們還說,同樣的,儘管衡量社會融資總量增長的基數較高,但環比增長也較弱;公司債券發行相對強勁,但被信託產品增長疲弱所抵消。

他們還表示,需謹慎對待季度末貨幣供應量數據,因為出於監管或財報目的而進行的活動可能給其帶來嚴重“噪音干擾,不過數據顯示出廣義貨幣供應量的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