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刊發李克强的長篇人物特稿

APD NEWS

text

12月23日,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刊發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的長篇人物特稿。

長達八千字的特稿《“萬事民為先——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陳述了李克强的政治哲學。

圖為,2011年4月25日,李克強參加2011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活動並考察北京市醫改工作。這是李克強在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喂孩子服食糖丸。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特稿中這樣描述李克强的執政風格和理念:“從中國農村最基層到中國著名高校北京大學,到共青團中央;從主政全國人口最多的農業大省河南到‘共和國長子’工業大省遼寧,到進入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層,一路走來,李克強的統籌、決策能力不斷提升,積累了豐富的從政閱歷和理政經驗。在公眾面前,他自信、睿智、談吐博雅卻擲地有聲;而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平實、親切,緊要關頭能雷厲風行、勇於擔當。從法學學士到經濟學博士,10年燕園的浸潤,使他形成強烈的家國情懷,也滋養了他深厚的人文底蘊和開闊的國際視野。或許與他早年最基層從政的經歷有關,體恤民間疾苦始終是李克強的思想底色,無論走上哪個崗位,‘萬事民為先’一直是他堅定踐行的執政理念。

李克强的改革決心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成為本篇特稿中的一筆重墨:“11月15日,在京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李克強再次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六天后,李克強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須通過改革開放’,‘改革是中國發展最大的紅利’,‘改革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推進改革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身上責任重大,必須往前走,必須勇於試,這是我們的責任所繫。不幹可能不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向社會明確傳遞改革決心。

隨後,李克強在多個會議場合‘打破沙鍋式’的追問,引發廣泛關注。這種長期形成的注重解決問題的務實會風,拒絕官員‘照本宣科’,鼓勵自由發言,讓與會者既有壓力,更感興奮。他仔細聽取艾滋病防治民間人士的真切訴求,鼓勵多談問題,並推遲官方會議,為‘草根’會議‘讓路’。

這些細節都透露著,李克強銳意改革的精神,果斷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及心繫百姓的民生情懷。而這正是他從地方至中央工作期間一以貫之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