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科諾獎得主称:日本的科學研究正在“空心化”

新華社

text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其細胞自噬機制研究,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亞太日報訊】(記者華義)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日前呼籲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他表示,不能因為近年來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增多就認為日本很棒,要對日本科學研究的“空心化”抱有危機感。

大隅良典4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日本的年輕研究人員正在減少,科研經費也不足,日本的科學研究正在“空心化”。他表示,今後將為改變這一現狀而努力。

他對當前重視應用研究的社會現狀表示擔憂,認為“有用”這個詞正在戕害社會,(基礎科學)真正“有用”可能要到100年以後。如果認為科學研究應當“有用”,那麼基礎科學就“死掉了”。

他說,現在的日本碩士研究生出於現實考慮,很難做出繼續攻讀博士課程的決定。他希望(研究體制)能讓年輕人考慮5年、10年後的事情,讓日本能夠守護基礎研究的發展。

近年來,雖然日本不斷有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但研究成果主要歸功於上一輩科學家,反映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科研水準,而日本的科研現狀卻不容樂觀。

2010年到2014年,日本科研論文數量佔全球科研論文數量的比例從2000年到2004年的9.9%下降到6.3%,作為論文影響力指標的論文被引用次數也從9.1%下滑到6.3%。年輕研究人員急功近利現象抬頭,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等讓日本的科學研究領域蒙羞。

在2016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上,曾排名亞洲大學第一位的日本東京大學也滑落至亞洲第4位。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大隅良典獲獎表達祝賀時說,大隅良典常說要挑戰別人未從事的領域,他的這種挑戰姿態和此次獲獎不無關係,這也是對年輕研究人員的激勵。

安倍晉三表示,日本今後將大力支持獨創性研究,在研究人才培養方面加大投入。2016年度開始、為期5年的日本《第5期科技技術基本計劃》將為研究開發預算投入26萬億日元(約合1.69萬億元人民幣),並加大對年輕研究人員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