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丨五感被唤醒的旅程

亚太日报

text

记得2007年在纽约第一次下榻时代广场的W Hotel,某日黄昏回到酒店,发现白天清静的大堂突然人声鼎沸,半开放酒吧区站满了聊得正欢的人群,拿着酒杯三三两两闲聊的时髦纽约客们居然已占据了近乎大半个楼面。这是我第一次见识所谓的“大堂社交”(lounge socializing):一座都市酒店的大堂酒吧成为城中热门的社交中心,吸引来自文化、时尚、艺术和商业不同圈层的人,新朋老友,大家喝酒聊天,沟通与交汇。当时那一幕,让我感受到了纽约独有的气质与活力:那份嘈杂是有温度的,当你靠近它时,觉得自己会被融化、也很想被融化,变成它的一部分,变得更connected……

纽约时代广场的W Hotel

因为这段短暂的体验,我记住了W Hotel,也对它开始爱屋及乌。

“去创造人们无法忘却的体验,以真挚与感性去打动他们,焕发他们的精神,刺激他们的感官,优雅地把他们征服。”这是纽约酒店业的传奇人物Ian Schrager对一家成功酒店的定义。正是Schrager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纽约开创了“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这一现代酒店的形态,从而颠覆了被传统奢华酒店业所定义的都市生活方式。“大堂社交”这一独特的纽约文化生态,以及“剧院酒店”(theatre hotel)、“都市度假”(urban resort)等都是随着Schrager创办的一家家精品酒店而兴起的风尚。

1982年,Schrager的第一家精品酒店Morgans在纽约开张。负责酒店设计的法国女设计师Andrée Putman当时是时尚圈红人,常与Yves Saint Laurent和Karl Lagerfeld合作。正因为她从来没有设计过酒店,脑子里没有任何关于酒店的预设,也就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接着,独具慧眼的Schrager又找来同样没有设计过酒店的法国设计鬼才Philippe Starck合作,推出了与Morgans截然不同的一批新型精品酒店——从纽约的Royalton和Paramount,到迈阿密的Delano、洛杉矶的Mondrian、旧金山的Clift,以及伦敦的Sanderson和St. Martins Lane,几乎每一家都开创出一个新概念。大胆破格地在他独创的酒店里玩转设计、时尚和艺术,让Schrager成为现代酒店业的一个先锋与标杆。在他眼里,酒店关乎的是体验。他指出,一间酒店不应以设计为先,而必须拥有远见,一个创意,一种精神气质。

Ian Schrager的第一家精品酒店Morgans内景

伦敦Sanderson酒店

然而,当下全球的酒店业似乎又重复着半个世纪前和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行业所经历的,所谓的“精品”生活方式酒店由于爆发式的增长而变得模式化,酒店再度变得千篇一律,单一与乏味。未来的酒店应该是怎样的?在Schrager眼里,未来的酒店设计应该去繁就简,摒弃肤浅的招式,拒绝“被激素催化的设计”。这也是本期《理想家》特别策划的酒店专题的初衷。我们推荐了全球20家在设计风格、建筑再利用、环保和数码科技等方面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的新酒店,启发对未来旅行与都市生活的思考;同时,带读者走入设计师Jaime Hayón在他的家乡西班牙马德里设计的第一家酒店。

Jaime Hayón设计的Hotel Barceló Torre de Madrid

酒店不应该只是旅途中的一个注脚。它应该是一场感官的盛宴,一个灵感被不断激发的剧场,一个梦幻之旅的起点。

酒店不仅仅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它应该是一场视觉盛宴,以微妙、精巧的方式撩拨你的感官。无论是意想不到的色彩、超常形体的摆设,还是一条无法预料的步行路径,我们对酒店的认知需要不断被天马行空的创意借着设计、艺术、时尚与科技彻底颠覆。让我们为你开启一趟灵感酒店的奇妙之旅!

(来源:IDEAT理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