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內地遊客帶旺了我店裏的生意。在香港尖沙咀擁有一間雜貨店的陳家祥說:“但是,香港變得越來越擁擠吵鬧。
談到個人遊對香港和自己的影響時,陳家祥有點無奈:“香港是個彈丸之地,來的人太多,招架不住。
自2003年開放以來,內地赴港個人遊遊客數量逐年遞增。2013年,內地赴港遊客約4070萬人次,其中個人遊約2700萬人次,同比增加約18%。
大量統計數字表明,赴港個人遊積極刺激香港經濟,帶動了旅遊、零售、餐飲、酒店等行業發展和大量市民就業。去年內地旅客撐起香港逾三分之一零售額,2012年個人遊為香港帶來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1.3%的增加值,創造了超過11萬個職位,佔本地整體就業的3.1%。
然而,大幅增加的內地赴港個人遊遊客也一定程度增大了香港的接待壓力。有學者以“魚缸比喻香港目前在個人遊問題上的困境:魚缸在不改變自身承載能力的前提下,如果養的魚兒越來越多,魚兒就會缺氧窒息。
“實際上,香港遇到的問題是許多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所共有的,即外來人口的急劇增加對城市接待能力的考驗。而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城市經濟體,來自外部需求的變動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尤為顯著。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對記者說。
此外,直接接觸的增多,也加劇了兩地民眾因為文化、習俗等方面差異而導致的摩擦與衝突。今年4月,“內地兒童在香港街頭小便,父母與港人起衝突的事件,便是典型案例。
針對香港近期出現的一些拒絕內地遊客或要求削減個人遊配額的聲音,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認為,這種消極做法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對香港形象和聲譽造成無法彌補的影響。
影響似已出現,今年端午小長假,赴港內地遊客人次也出現近5年來首次下跌,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5%;“五一小長假,赴港內地遊客數十年來首次下跌。
據瑞銀的測算,以去年內地遊客消費額1879億港元計,假設個人遊減少20%,消費額或將減少約200億港元,意味著香港零售銷售額將減少4%。
張志剛提出,個人遊政策固然有利有弊,但在調整當中最重要的是避免矯枉過正,畢竟旅客不可能“揮之即去,招之即來。唯有正視問題根源,積極擴容迎賓,才是治本之道。合理途徑是增加香港接待的能力,積極規劃,增加土地供應,擴大各種服務設施的容量。
郭萬達也認為,要破解“魚缸困局,必須提高香港的承載和接待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引導不同需求遊客分流,減輕傳統旺區擁堵。
“要想容納更多的魚兒,就必須提高魚缸的承載力。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