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新闻网

text

资料图为位于重庆的全国最大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果园港。 霍瑞新 摄

中新网重庆1月24日电 (记者 刘相琳)身居内陆的重庆,从未停下对外开放的步伐。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建好内陆开放高地,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成为此间正在举行的重庆“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关注的重点之一。

重庆市政协委员、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十四五”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必须在“十四五”时期大力推动开放与区域合作,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成为畅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枢纽。

资料图为重庆果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 秦廷富 摄

易小光建议,重庆要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增强国际要素聚集辐射功能、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充分发挥两江新区、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重大平台作用,畅通国际大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打造内陆口岸高地,“走出去、引进来”,构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与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推动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绿色发展协作,努力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深化与中、东部地区战略互动,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重要节点作用。

过去五年,重庆开放通道持续拓展。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96个国家、260个港口,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超过7000班,国际航线增至101条。重庆成为全国首个同时拥有港口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位于重庆沙坪坝区,这里已成为重庆内陆开放的重要窗口。重庆市人大代表、沙坪坝区委书记江涛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沙坪坝区依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与西部省区市深化合作,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13+1”共建格局,累计开行的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班列达1.1万余列,总货值位列各地开行的中欧班列第一。

资料图为1月4日上午,果园港2021年首班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出发。 霍瑞新 摄

江涛表示,“十四五”期间,当地将发挥连接西部地区和东盟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向南利用RCEP协议签订机遇、向西借助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契机,加强与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等合作,推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海外生产和营销服务网络,建立海外仓,建设产业合作中心、商贸促进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提升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能力,集聚内外贸易企业,不断扩大欧洲市场和东盟市场,做大做强总部贸易、转口贸易等口岸经济产业集群。全面融入国家战略,抢抓国际合作新机遇。

重庆市政府市长唐良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十四五”期间,重庆将进一步畅通对外开放通道,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类要素,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政策创新体系,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教授王林建议,重庆应在现有开放通道和平台基础上,创建“成渝自由贸易港”,打造内陆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王林说,重庆和成都是离环印度洋地区最近的2个国家中心城市,区域坐拥西部最大的内河港口群和机场群。打造“成渝自由贸易港”,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源,更是连接和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王林说,成渝两地筹备申报建设“成渝自由贸易港”,可促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助推器。联动长江上游三省一市,建构以“成渝自由贸易港”为中心的铁公水空及管路、网络等设施互联互通,将“成渝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重要的“人物资信”中转分拨中心。通过实现大宗货物的中转集运分拨,形成重要的物流中心,获得重要信息流及资金流,形成中心度高的节点,辐射中亚、欧洲与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提升“成渝自由贸易港”的物流汇聚能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