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影视剧反映着年轻人的工作生活、精神世界,常常能引发他们的共鸣,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但有一些影视剧披着励志、缅怀青春的外衣,实际却三观不正,宣扬错误、消极的价值观念。对于靠流量明星和炒作宣传撑起来的、三观不正的影视剧,越来越多观众已经不愿买账。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4%的受访者观看影视剧时会关注其传达的价值观,76.7%的受访者拒绝看三观不正的影视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55.8%)和贴近生活(54.6%)是人们选择影视剧时最看重的因素。89.4%的受访者认为三观不正的影视作品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89.0%的受访者认为制作方应考虑影视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76.0%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审核,避免让三观不正的影视剧出现在荧屏。
受访者中,00后占1.2%,90后占29.6%,80后占51.2%,70后占13.3%,60后占4.4%。
76.7%受访者直言会拒看三观不正的影视作品
22岁的林俊鹏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本科生,在他看来,近几年传达错误价值观的影视作品不少,有些还是请了名演员的大制作。“这类影视作品前期宣传很吸引人,好像很正能量,可观众看着看着就感觉不对劲了。比如前段时间热播的一个职场剧,我本来想借此好好了解下剧中的职业,结果发现人物刻画简单化,剧情老套,就像媒体批评的那样,是‘披着现实题材外衣的偶像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刘昊泽选看影视作品也会关注其“三观”。在他看来,无论一个作品商业价值如何,三观始终是作品的灵魂。“除此之外,演员以及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也是我关注的。老戏骨演戏时情感会更加饱满,刻画的形象更加生动自然,这样的影视剧质量自然更高”。
调查显示,90.4%的受访者观看影视剧时会关注其传达的价值观。76.7%的受访者直言拒绝看三观不正的影视剧。交互分析发现,90后群体对影视剧的价值观更加关注(92.3%),78.5%的受访90后会拒看三观不正的影视剧。
调查显示,选择影视作品,受访者最看重有现实指导意义(55.8%)和贴近生活(54.6%)两个因素,接下来还有:剧情紧凑有逻辑(45.7%)、演员演技在线(41.8%)、服装场景赏心悦目(39.9%)、剧本题材好(34.9%)和导演口碑好(26.0%)等。
著名编剧、影视制作人宫凯波分析,有些影视剧传达出的不被认可的观念也是社会中的现象,实际上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同时,现在的时代更强调个性,人们对影视剧传递的价值观会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包括质疑。“因为媒体的特性,影视剧有较大的影响力、宣传效果和引导作用,所以,制作方还是要考虑和结合主流的价值观,在想要明确地去宣扬某种价值观时需谨慎”。
“虽然很多剧三观不正,也受到很多批评,但收视率却挺高,这就给了其他资本方和制作方一种信号,靠低俗的情节和人物可以在影视市场取得‘成功’,导致类似作品越来越多。而青少年观众价值观还没成型,他们可能会因此认同金钱至上等错误观念,以丑为美”。
刘昊泽认为,剧中一些情节虽然现实中也存在,但搬上荧幕且大量描述,很容易产生放大效应,对青少年的观念和言行造成消极影响。“比如之前热播的某部电视剧本来要讲女性成长和独立,传递出的却是‘颜值即正义’‘真爱面前道德靠边站’的价值观念”。
调查显示,89.4%的受访者认为三观不正的影视作品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10.6%的受访者认为不会。
宫凯波表示,当前有些影视剧制作水平已经提升很多,细节十分精致,体现了影视剧技术的长足进步,但生产过程浮躁、演员浮躁的现象仍存在。“不少影视剧创作者复制、编造和臆想的情况很多,导致很多影视剧内容雷同。有些演员不熟悉角色就去强行塑造,甚至本人作风、价值观就有很大问题”。
89.0%受访者认为制作方应考虑影视作品传达的价值观
宫凯波认为,价值观念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不同年龄段的制作人考虑的因素也会不同。制作方应保持价值观的底线,既要展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也要反映现实中不同的价值观,让人们去判断。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杜庆春认为,影视作品的创作者都应该有艺术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把作品的主题和价值观放在第一位。“因为创作本质上是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否则就是无病呻吟。在价值观和伦理观现代化重建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者应该主动参与其中,推动社会转型”。
调查显示,89.0%的受访者认为制作方应考虑影视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观不正的影视剧经不起时间的打磨,真正有灵魂的作品才会被人们铭记。”在刘昊泽看来,影视剧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少的作品会被人们记住。应该对影视剧的内容给予恰当的引导。
对于促进影视剧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调查中,76.0%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审核,避免让三观不正的影视剧出现在荧屏,57.5%的受访者希望制作方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注重其社会意义,54.2%的受访者建议评选相关奖项时,将影视作品的价值观念作为重要标准,40.6%的受访者认为观众应提高审美趣味,拒绝看三观不正的影视作品。
宫凯波认为,影视剧生产过程和演员的浮躁实际上是社会浮躁的缩影,要加强对影视剧创作的指导。“影视剧应该回归纯正的现实主义创作,从现实中取材,选取合适的人,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原题为《90.4%受访者选择影视剧会关注其价值观 76.7%受访者拒看三观不正的影视剧》)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