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在當前經濟時期,如何防范系統性風險,在處理矛盾的同時不造成全面危機?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稱,釋放風險要學會化“大震”為“小震”,并善用短期政策。
11月9日,吳敬璉指出,防范系統性風險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堵塞漏洞,釋放風險;第二是要用好短期政策。
他解釋說,所謂堵塞漏洞,就是不要再積累風險;釋放風險則是要化“大震”為“小震”。當板塊之間的應力已經很大時,要在小的地方主動讓它釋放,而不要積累到大震的臨界點。如果地震不可避免,只能用小震防止大震。
他說,有些債務應想辦法還清,特別是隱性債務。現在最大的一筆隱性債務就是社保缺口,欠債規模很大。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提出解決的方案就是撥付國有資本,但是,到現在還處在做方案階段,很少地方有動作。
要用一切辦法來堵塞漏洞,釋放風險。吳敬璉舉例說,現在一些地方為了短期的增長,還在投一些沒有回報的項目,使得風險進一步積累;對僵尸企業,現在普遍做法還是政府不斷輸血;為了保證穩定,政府指令銀行保證剛性兌付,使得風險積累而且還會形成道德風險;還有大量死資產需要想辦法盤活,像一些“曬太陽的開發區”,大規模的“鬼城”;此外,還有更深刻的問題——城市化,低效的城市化不僅會使風險積累,而且長期低效運作形成的錯誤結構很難扭轉。
在談到短期政策時,吳敬璉說,用刺激政策拉動增長不是長久之計,但是,為了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短期政策還得用。短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外匯政策,要講究怎么用得好。
“我們現在運用得不是很好,”他指出,中國從2009年開始大量加杠桿,各級政府資產負債表和企業資產負債表上負債非常高。資產負債表出現問題的時候,要慎用貨幣政策。因為實體經濟投資流動性很低,很難變現。如果使用貨幣政策,投進去的錢很難到實業中去,最容易去的是股市這樣的地方,但這對于改善整個宏觀經濟沒有好處。在這種情況下,要多用財政政策。根據今年的預算報告,預算財政赤字是GDP的2.3%,實際上的財政赤字是2.7%,有0.4個百分點是過去的結余。不過,即使是2.7%也還有余地。此外,現在還有相當強烈的意見認為,經驗上的赤字超3%的警戒線不成立,可以打破。
財政力度怎么增加?在吳敬鏈看來,有兩種辦法。現在主要的辦法是增加支出,有些支出確實是需要的,比如支持技術進步;但是,更主要的應該是普惠性的減稅,因為現在企業家的積極性和對未來的信心太低,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營商環境亟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