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中国电池梯次利用市场价值有望达430亿

界面新闻

text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里,电动化、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方向。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规划还将积极推动“车电分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并提到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此外,要求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6%;较2018年增加120万辆,增幅为46.05%。

由于动力电池的寿命普遍在5-8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退役的动力电池也将不断增加。

中华环保联合会日前发布的《为资源续航: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下称《报告》)称,目前退役的动力电池主要应用在储能系统、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的备用电源系统,充电站和低速电动车。

《报告》以退役动力电池中有80%可进行梯次利用作为假设。按照当前发展水平,预计到2030年,来自全球乘用电动汽车的梯次利用电池电量将达到368 GWh,几乎可以覆盖全球储能的电池需求。

该《报告》认为,2025年来自中国电动汽车上的梯次电池电量将达到32 GWh,可以覆盖全国5G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需求。

2030年,全球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的总价值将达1000亿元,约是2019年40亿元的25倍。其中,中国市场的总价值约430亿元。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仅以拆解回收废旧动力电池中金属元素的价值估算,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目前已超过50亿元,2020年预计将突破100亿元,2023年会达到250亿元的规模。

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将产生约24万吨的退役锂离子电池,2022年将产生53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

根据上述《报告》,梯次利用退役电池,成本控制是重要一环。目前梯次电池的价格约是新电池的60%-70%。

2019年,锂离子电池包的价格约为156美元/kWh,比2010年下降了87%。

根据《报告》,开拓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是发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关键。

当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模式,是汽车企业主导退役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中国市场较为成熟的模式,是中国铁塔公司、国家电网等国有企业主导的退役商用车电池再利用。

上述《报告》认为,梯次利用退役动力电池,可大大减少碳排放。

未来十年,相比制造等量的新电池,梯次利用共计可减少超过6334万吨碳排放,等于1/3中国森林总面积树木的碳汇量。

对于近来受到较多关注的换电模式,《报告》认为,服务供应商拥有电池的拥有权,消费者定期缴纳费用满载的电池换空电池,这可以解决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同时有利于电池集中管理,能有效预估电池退役量以及退役时的性能状况。

《报告》同时指出,这种模式目前成本依然较高,各类电池的技术也很难统一。

中国最早在“九五”计划期间,将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定位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提出实施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

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

2012年6月,中国正式推出战略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在减免购置税以及新能源补贴的政府扶植政策下,2015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一直持续至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