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來降低music video的創作門檻

36氪

text

自去年 12 月正式發放牌照,國內 4G 的普及正在推動短視頻成為未來重要的溝通手段。未來短視頻領域的爆發機會無疑是塊誘人的大蛋糕,巨頭和創業者們都紛紛瞄準了這個市場。

新浪微博 13 年底正式開啟短視頻戰略,重點發展官方應用“秒拍。十一長假前,微信 6.0 版本將 6 秒短視頻融入朋友圈,乍看像是哈裡波特中能將實景躍然紙上的魔法報紙。啪啪奇、微可拍、玩拍等效仿國外短視頻鼻祖Vine的應用層出不窮,美拍算是另闢蹊徑,以“傻瓜機的概念通過內置的 MV 範本,方便使用者以一鍵式的簡單操作就能出來比較驚豔的效果,上線一周即成為中國區排名第一的應用。

Musical.ly是一款ios平臺的短視頻應用,使用者可以先拍攝一段生活中的視頻,然後在樂庫中配上音樂,從而快速地創建時長 15 秒的 music video;或者從喜愛的歌曲中獲得靈感,配上一段有意思的畫面,然後分享給自己的朋友。

最近他們將原本的中文名“音樂地正式改為“媽媽咪呀。根據聯合創始人陽陸育Louis的解釋,之前的“音樂地為直譯,口頭傳播性不強。Musical在中文裡還有“音樂劇的意思,中國人接觸的第一部音樂劇就是《媽媽咪呀》,因此就選擇了這個通俗上口的名字。

無論是“音樂地還是“媽媽咪呀,團隊所強調的都是音樂元素的重要性。在短視頻領域,他們的玩法是賦予用戶除了編輯外的另一種工具——音樂,來豐富視頻本身的內涵和承載的情感。陽陸育 Louis 認為短視頻之前不溫不火,根本的原因是消費量夠,供應量少,願意拍和分享的人太少。中國人的拍攝習慣不一樣,更喜歡去記錄日常生活的點滴。因此以新奇有趣著稱的 Vine 模式複製到本土後,往往淪為了欣賞視頻的媒介,使用者很少願意主動拍攝內容。他們當時就確定了一個思路,引入海量的音樂,讓大家很簡單地把音樂融入到視頻當中去,讓一個沒那麼好玩的視頻一下子變得好玩起來。同時,短視頻使用者大多為女性和青少年用戶,是比較感性的群體,而音樂本身就是一個感性的東西,很適合與短視頻應用進行深入和緊密的結合。

除了改名外,媽媽咪呀的新版本支援微信好友和群內的私密分享,之前的版本僅能在朋友圈發佈;同時增加了藍調、鋼琴、搖滾等五款濾鏡特效,希望帶給用戶更多自由創作的空間和樂趣。

談及美拍在國內短視頻領域的成功,陽陸育 Louis 也很認同他們將編輯元素整合在一起,打包給使用者一鍵生成視頻的理念,這樣可以成功地減低視頻創作門檻。換句話說,美拍更像是一台啟蒙的“傻瓜機,內嵌的各種特效能讓使用者不需要怎麼動腦子,一拍出來效果都不錯。但這也導致了兩點使得其工具性大於了社區性:1、美拍拍攝出來的和現實差距較大;2、在美拍社區內大家看到的內容趨同,都是幾個固定套路。

與美拍不同的是,媽媽咪呀想做一款入門級的“卡片機,既易使用、也不會讓拍出的東西千篇一律。他們認為視頻工具就是對使用者拍攝的內容進行潤色的,一定是配角而非主角。因此無論是濾鏡特效還是慢鏡、快進等拍攝模式,他們都會以“潤色為宗旨,不會讓使用者編輯後的短視頻太脫離現實。

媽媽咪呀還有一個特點:它能夠全屏地讓用戶分享自己的原生視頻,是一個為手機而存在的視頻分享工具。很多人都在手機上多多少少存了些視頻,而手機拍的視頻大多是豎著的,導致分享到其他平臺以後都會被切成方塊,使畫幅縮小,圖元降低。

媽媽咪呀的設計感很棒,乍一看會誤以為是國外團隊的作品;而產品一開始就在中、美兩個市場同時發佈,目前外國用戶居多,個人挺喜歡打開裡面看看世界各地的人在裡面分享的生活鏡頭。

媽媽咪呀在兩個方面還有待改進和加強:第一是工具性,撇開 4G 環境等客觀原因,產品真正的壁壘仍在於——產品本身是否是一個又簡單,又好用的視頻生成工具。媽媽咪呀把工具作為配角的定位值得肯定,但目前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還處於很初級的階段,談不上自由玩轉視頻。因此,需要繼續開發新的編輯工具,讓用戶初次體驗時就能有驚豔的效果,這樣才能吸引他們沉澱下來;第二是國內音樂的版權問題,雖然 15 秒的長度尚未涉及版權法規定的侵權,但畢竟還是一個灰色地帶。針對這個問題,媽媽咪呀團隊表示很有希望在下一輪的融資後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