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秦更名凌动智行,能否抢占智能汽车赛道?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陈志刚,电信专家、科技专栏作家

网秦在1月22日宣布更名凌动智行,称“致力于通过品智出行服务来重新定义车辆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最后还要通过临时股东大会表决才能生效。

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每一次新的技术大潮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一波公司改名的浪潮,网秦移动此次更名看上去也有点延续这种规律的味道,不过中国人更讲究的是名正言顺,所以倒也无可后非,对于网秦来说,还可以在智能汽车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形象。

就改名这件事本身而言,我认为有三个看点。

第一个看点,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无人汽车的趋势不可逆转并在加速到来。

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基本共识,无论政府产业政策还是汽车整机厂商,以及汽车零部件主要供应商,甚至在公众意识中,电动汽车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配套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也在迅速完善。

电力驱动汽车的好处之一就是复杂性大幅度下降,为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基础,特斯拉的成功已经为整个汽车行业和科技行业树立了典范。所以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才不只是汽车产业的优秀,也变成了科技巨头的游戏。

阿里巴巴在汽车操作系统上推出的AliOS已经与神龙/福特等整机厂商合作量产;英伟达推出新的汽车计算平台Drive Xavier引入了AI和AR并已经与VOLVO合作;百度推出Apollo计划,Intel收购了MobleEye,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已经让整个赛道变的拥挤起来。

这一切都在努力说明一件事情——汽车正在被重新定义,一个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时代正在来临。

第二个看点,汽车从交通工具变成了一个移动计算空间。

汽车的变化就像手机,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变成了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计算平台一样,汽车正在变成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计算空间。

从平台到空间,这是汽车和手机的不同。显然汽车是一个远比手机更优质的智能终端,你无需考虑电池的问题,无需考虑尺寸对元器件的限制问题,无需考虑散热的问题,显示的想象空间也不再受到限制。

这就年是为何老一代的科技公司谷歌和苹果曾经试图把手机移植到汽车,采用投屏方案总是被诟病和嘲笑的原因,因为在汽车的场景下,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手持手机完全不同。

而且汽车自身的行为模式和计算需求也与传统的汽车不同,比如在自动驾驶场景下,汽车可能需要与汽车交互通信,或者汽车与其他设备比如充电桩交互。

所以汽车变成移动计算空间之后,这个移动计算空间是我们之前不曾遇到过的,因为它具有高速移动性/长距离移动性/智能自主性。我们可以想象,一切与车有关的东西都将发生变化,比如到了无人驾驶模式下,共享汽车可能将取代私家拥有汽车的模式。

第三个看点是,尽管我们看到了趋势,但是对于中国的汽车公司和科技公司来说,应该减少商业模式上的浮躁,更多潜心在底层技术领域投入精力和资源,建立长期产业竞争优势。

汽车计算平台目前看还是以国外的企业为主,比如高通/英伟达/Intel/AMD,这些老牌的芯片巨头在不断的推出面向汽车领域的计算平台,集成新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VR/深度学习/5G。

坦率的说,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差距还是很大,几乎难以有能够与之匹敌的规模相当的公司,我个人还是很希望中国的公司能够在这方面多一点投入,也有自己的汽车计算平台。

一些自动驾驶的基础技术领域,中国的科技公司也在加速努力,阿里巴巴近日在自动驾驶的国际竞赛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比如在道路场景分割任务中获得多项第一,还挖了以前谷歌负责自动驾驶的专家。

但是在汽车控制系统方面,国内的汽车厂商大部分还比较保守,不愿意开放出来,还没有形成对创业公司和小团队提供服务和支撑的汽车改造改装和集成服务的能力。这一点,与硅谷的环境相比,中国还有很多差距。

所以,我们对中国的智能驾驶要有清醒的认识,对这个产业与国外的差距更要有清醒的认识,绝不能像手机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一样,美国为全世界提供基础设施和全球的应用,中国只为中国提供建构在美国的底层技术之上的中国的应用,只善于商业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的话,中国的科技和汽车产业都将永远是二流。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