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西方搖滾樂隊首登朝鮮平壤現場表演

亞太日報

text

萊巴赫樂隊在平壤烽火藝術劇場表演。圖片:紐約時報網站。

【亞太日報訊】綜合外媒報道,為慶祝解放70周年,朝鮮首次邀請外國樂隊來平壤演出。本次受邀的萊巴赫(Laibach)樂隊來自斯洛文尼亞,走先鋒工業搖滾路線。演出當日,萊巴赫在平壤烽火藝術劇場為觀眾演奏了《音樂之聲》以及朝鮮民謠《阿里郎》等金曲。

日經中文網評論稱,由於朝鮮嚴格限制歐美文化滲透,此次邀請西方樂隊舉辦演唱會實屬罕見,似乎是在暗示本國的開放態度。

《紐約時報》中文網將本次表演形容為“西方流行樂在朝鮮的首次現場表演”。演出信息自今年7月由朝鮮媒體發佈後便引來媒體的廣泛關注,不僅因為這是朝鮮首次邀請國外樂隊表演,還因為這支樂隊曾因其法西斯主義風格作品飽受爭議。

“朝鮮比描繪的開放得多”

萊巴赫樂隊成立於1980年,當時那裡還是南斯拉夫,樂隊聞名於世的一個原因是,其在服裝上和視頻中喜歡使用法西斯主義的意象,不過使用時帶著點暗示滑稽模仿的會意。樂隊成員在20世紀80年代初接受採訪時說,“說我們是法西斯分子,就和說希特勒是一位畫家差不多。”

萊巴赫樂隊成員在平壤的合影。 圖片: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據英國廣播公司早前報道,萊巴赫樂隊的作品中常常充斥對軍國主義風格的自我模仿,在歐美備受爭議,甚至曾被禁演。但支持者卻認為他們在舞臺上穿著軍裝表演是對極權主義思想的嘲諷。

“朝鮮一直在西方被描繪為極度閉塞的國家。但事實並非如此,朝鮮遠比西方主流媒體所描繪的要開放得多。” 組織樂隊演出的挪威導演莫滕·特拉維克(Morten Traavik)在今年7月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朝鮮這個國家和這支樂隊都被描繪為法西斯主義,事實上這其中充滿了誤解。”

據報導,特拉維克是少數幾個堅持安排與朝鮮進行藝術文化交流的西方樂隊負責人之一。過去五年中,他的持續努力逐漸為其贏得了朝鮮高層的信任。“與一個長期被外界世界切斷聯繫的國家建立互信是非常重要的。”

《音樂之聲》《阿里郎》同台

在演出當日,萊巴赫樂隊不僅演繹了披頭士名曲《穿越宇宙》等西方經典搖滾作品,電影《音樂之聲》中的《哆來咪》、《雪絨花》等插曲以及朝鮮民謠《阿里郎》也出現在了演出曲目中。

《阿里郎》出現在平壤的藝術劇場對朝鮮民眾來說自然不會意外。不過這次,朝鮮民眾是第一次聽到國外搖滾樂隊來演繹。

演出海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樂隊主唱Ivan Novak表示,在所有的演出曲目中,樂隊成員和朝鮮鋼琴藝術家合作表演的《阿里郎》是獲得掌聲最為熱烈的一個。他還透露,演出的曲目歌詞要提前報給朝鮮官方審核,“還有一些備選的朝鮮歌曲,但他們不想讓我們在歌曲節奏上做改動,所以事實上只剩這首歌可選了。”

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也出現在這場音樂會上,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音樂之聲》是朝鮮民眾可以觀看的為數不多的幾部西方電影之一。

萊巴赫樂隊成員身著朝鮮傳統服飾演出。 圖片: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美國生活雜誌《名利場》3月報導平壤國際電影節時,一名朝鮮民眾曾告訴記者,朝鮮大學生常常通過電影《音樂之聲》來學習英語,是朝鮮的大學英文教學中的一項,這名大學生還說他已經看了不下一百遍。

此外,演出曲目中還有英國著名樂隊披頭士的名曲《穿越宇宙》以及奧地利老牌搖滾樂隊Opus名曲《生命之歌》等。

座無虛席 觀眾禮貌給掌聲

樂隊在烽火藝術劇場為1000多名觀眾做了表演,全場座無虛席。

據朝鮮國家通訊社朝中社報導,北韓文化界有關人士、平壤市的職工以及駐北韓的各國外交使節等觀看了演出。此外,觀眾中還有幾十名外國人,包括一些萊巴赫樂隊的粉絲,他們專程來到朝鮮首都觀看表演。

觀看演出的朝鮮民眾。 圖片: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對大多數觀眾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在音樂會視頻片段中可以看到,觀眾被動地坐在那裡,對每首歌曲報以禮貌的掌聲。”

英國廣播公司援引一位觀眾在音樂會結束之後的話說,“有各種各樣的音樂。現在我們知道,還有這樣的音樂。”

朝鮮官方新聞媒體也對這一表演表示了贊許。朝中社報導說,“樂隊通過獨特的唱腔、豐富的音色和熟練的演繹,表現出很好的藝術手法。”

西方搖滾和朝鮮精英文化矛盾嗎?

《紐約時報》中文網在報道中說,外國流行音樂在朝鮮並非處於絕跡狀態。平壤的卡拉OK館裡,尤其是那些向外國遊客開放的酒店裡,都有長長的西方曲目可選。西方和韓國的電影和音樂視頻也不斷悄悄湧入朝鮮,這裡的黑市上能看到被禁影視和歌曲的CD。

演出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