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因應基建需求 加大人力投入

香港商報

text

【亞太日報訊】《香港商報》27日發表題為“因應基建需求 加大人力投入”的文章,全文如下:

中原集团主席兼总裁施永青昨表示,预计楼市升1至1年半,升幅约20%,而今年内有机会升10%。面对楼市狂潮可能再起,政府须持续增加土地和房屋的有效供应,扭转供求失衡局面,满足市民的住屋需要,确保楼市稳定。而如何保证有充足的建造业人手,以满足未来香港在房屋、公共运输等基建项目较高水平发展的需求,避免有关工程受到不必要的阻延及影响质量,这个问题同样要引起足够重视。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到,基建工程及樓宇建造活動料會持續擴張。預計五年期內,私人住宅單位的每年平均落成量約20300個,公營房屋單位供應約為94500個。在運輸方面,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港珠澳大橋、沙田至中環線等大型基建項目在持續推動中。本港多項工程正處施工高峰期,房屋供應要追上拖欠,未來幾年將持續大興土木,建造業人手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现时建造业人手短缺的现象,需要引起警惕。香港建造商会去年12月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建造业最新人手短缺率为7.54%,较2015年同期下跌5.26%。按工种计算,最缺人的为竹棚工,人手短缺率达22.1%;其次为溷凝土工18.8%。劳动力老化问题仍然困扰业界,现时50岁或以上的建筑工人佔整体超过42%,约17万人,可谓青黄不接。人手不足,势必延阻基建计划速度,基层市民轮候公屋的时间会不断延长,同时也会推高工程造价,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市民买楼自然会“越买越贵,越买越细”。近来也可以看到本港一些大型工程,均发生延误和超支的情况,人手短缺是原因之一。若情况持续,社会及经济代价更大。

政府有必要因應建造需求,做好準確估算,制訂長遠計劃,加大人力投入,以應付未來的龐大需求。首先要立足本地,適度調撥資源,包括加強對現有工人的培訓,協助提升技術以助轉型,加強他們的競爭力,做到人盡其用;按照需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工種調配,量身訂造式培訓新手;增加誘因提高待遇,如薪酬、津貼、假期、進修、晉升等,吸納生力軍。不斷壯大本地建築工人群體,緩解市場人手緊張狀況,充分保障本地勞動人口的就業需求,是配合香港基建發展需要的根本方法。

其次,在不影响本地劳工就业的情况下,可考虑容许就个别人手严重缺乏的工种,适时、有效输入技术工人。事实上,本港建造业年年加薪幅度高于通胀,甚至有年轻人趁体力充分拼搏,月赚16万元的事例,可人手依旧短缺,显见建造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艰苦,新人入行意欲不高,问题已非单靠提高薪酬就可解决。只要有确切的数据支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输入外劳作过渡安排,以解燃眉之急,是合情合理,也对整体社会有利。同时,政府和业界通过定期严格检讨,设定好退出机制,就无须过分担心抢饭碗的问题发生。

住屋和基建工程,建造业扮演重要的角色,多管齐下解决人手不足问题,有利改善民生,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市民。(香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