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2014網易經濟學家年會香港分論壇在港召開。來自內地及香港的政商界和學術界人士齊聚香港,共同探討三中全會改革下香港應抓住的機遇與發展的前景。
資料圖片。
格林斯潘談香港:很難保證一個城市持續成功
針對市場普遍關注的上海興建自貿區、2020年打造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該如何面對的問題,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通過視頻連線說,就讓這兩個地方自由競爭,一個城市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金融中心,特別是國際金融中心,其實這取決於他們自己的創新是怎樣的,他們的模式是怎樣的。
格林斯潘強調,對各個城市來說,它們應該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儘管有過去15、16年的輝煌,但紐約交易所也不能說因為這樣的輝煌就能持續下去,他們還是得持續跟其他競爭者競爭,還是會有很多競爭者跟他們競爭,所以我們無法保證一個成功的城市會持續成功下去。
改革紅利,香港如何把握?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香港有完善的金融體系、法律制度,可以積極參與國家的金融體系改革和建設,香港的金融人才可以協助國家進一步的走向現代化,並且提供支持。同時,國家準備放開現代服務業准入的標準將為香港的高端服務業帶來進軍內地的機遇。
他指出香港應積極把握多方位的機遇,例如順應內地走出去的策略,香港企業可以和內地企業走出去,共同建立國際性的品牌;香港還可以參加與東盟10國的合作、未來的粵港澳自由貿易區談判,通過自由貿易區更好的進入內地並利用內地所能給予的機遇。
建銀國際研究部首席經濟師劉紅哿則表示,即使上海成為在岸國際金融中心後,香港作為人民幣最大、最好和條件最便利的離岸市場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香港刻不容緩需要做的就是人民幣金融產品的投資和開發。另外,在新的粵港澳合作框架下,香港應有意識地轉型成為中國或者是亞太區的科技中心。
香港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稱,香港的金融中心比之前更加的多元化,不僅僅是股票和外匯,現在確立了人民幣的離岸和外匯資本市場。雖然其他的區域也在建立人民幣的離岸中心,但香港會為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提供試點。同時,香港作為國際化的窗口,起到橋頭堡的作用,吸引國際的資本進入內地,使內地的企業通過香港走出去。
中國銀行(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樑認為,三中全會給香港帶來六大優勢與機會,包括資產管理、人民幣離岸中心、資本市場融資的中心、銀行機構的總部運營中心、離岸中心和傳統競爭的優勢。他強調,香港從人才、資訊、制度、法制來說,是非常理想的創新中心,香港未來的發展依託於年青的一代。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指出,香港擁有體制、地域和網路建設的三大優勢。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開放和改革是通過市場,也是香港最有利的地方。香港的成就和特色在於善於利用市場,這是政府參與最少的地方,市場最寬廣的地方,也是市場最開放的地方,香港將利用好自己的經驗,幫助大家以及自己不斷的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