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7月13日文章,原题:跟中国商品说拜拜,那就等着失控的通胀吧 如果我们(西方)停止从国外进口产品,回到本土生产,那就须准备好为所有产品支付更多费用。
Coresight Research调研机构6月份的调查显示,47.8%的美国消费者认为零售商应减少从中国采购产品,39.7%的人表示不太愿意购买来自“世界工厂”的东西。这对制造业大国中国来说是坏消息。但对中国人有利的是,全世界消费者始终青睐更便宜商品,跨国公司也急于把工作岗位转移到国外。将制造业(从中国)“搬回家”需重建供应链,笔者最近看到的一个例子就凸显此类问题。
英国科技公司Telguard生产对讲机,由于是“英国制造”,所以可靠但价格不菲。每台设备都配有一个直流电源装置(PSU)。应新加坡客户要求,Telguard最近想采购英国制造的PSU,结果发现在国内任何地方甚至欧洲都没有这种产品的制造商。想象一下当时的震惊吧! 于是,他们打算从头做一个,却发现根本无法以低于30英镑的价格制造出这个装置——是目前(外包)价格的5倍。
总之,若想从本土制造商那里购买并支付相应的更高价格,我们很可能将会减少消费。短期内物流成本也不太可能回落到疫情前水平。长远而言,这些因素将推高成品价格,使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急剧上升。(作者尼尔·纽曼,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