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張繼業)俄羅斯防輻射科學委員會成員瓦列裏·斯捷潘年科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類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悲劇25年後在日本重演,令人震驚。他認為,從信息披露到應對民眾健康問題的態度等,日本政府的工作都不令人滿意,其中的四點教訓極為深刻。
“首先,政府應迅速、全面地向公眾報告事態進展。在這一點上,日本重蹈了蘇聯的覆轍。”斯捷潘年科說,在這兩次災難中,當局在初期都採取保密措施。由於信息的封鎖和滯後,日本政府不能及時從高輻射污染的事故現場疏散人群。
並且,兩場災難中都存在信息公開不完整和前後矛盾的現象。例如,在福島核事故後,檢測服用放射性碘污染的水對孕婦和兒童的影響時,日本當局公佈的信息可以說是亂成一片,日本婦產科協會和日本醫學放射線協會公佈的數據自相矛盾。
“其次,應及時測量輻射劑量,尤其是人們在飲用受輻射污染過的水以後,有必要檢查放射性碘對甲狀腺和其他器官的影響。”斯捷潘年科說,在事故早期,日本政府進行的相關健康檢查十分有限。雖然隨後日本對受核輻射影響的兒童和青少年展開了較為詳盡的篩查,但仍沒有確定體內放射性物質劑量。
曾擔任日本廣島大學教授的斯捷潘年科說,他曾多次詰問日本同事,為何不做人口劑量回顧性分析,所有專家學者都選擇沉默或語焉不詳。直到現在,核事故區域兒童在那個時期服用的放射性劑量仍不得而知,而這對於後續治療來說至關重要。
第三,核電站不應該建在地質活動高發的地區,在地震帶建設的核電站應該關停。可是,日本一系列核電站都建在海岸沿線,這些地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地震和海嘯。
斯捷潘年科說:“確實,可以建一道墻來抵禦海嘯,福島核電站當初也曾建了一座6米高的墻,但它最終被13米高的海浪突破。”
他指出,雖然日本政府如今正在為恢復核電站工作而制定“後福島”標準,但日本是地質活動高發區,可能根本就不適合在現有技術水準下建設核電站。
第四點,雖然核電事故發生在一個國家,但受影響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發生事故的國家需要向國際社會及時公開信息。福島核事故後,風把放射性物質吹向了太平洋,美國的太平洋沿岸檢測到了輻射水準增高,而如果5年前的風是相反方向,則放射性污染可能會波及韓國、中國以及俄羅斯。
斯捷潘年科指出,目前尚沒有發生核事故時信息披露的國際標準。雖然制定這種標準較為複雜,但出於對人類生命的尊重,有必要研究和制定相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