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敦刻尔克观影指南

亚太日报

text

这部《敦刻尔克》是诺兰的第一部战争片,也是诺兰第一次执导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但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为《敦刻尔克》是迄今为止诺兰最任性的作品。它必将引起极大争议,喜欢的人会敬若神明,不喜欢的人将弃如敝屣。

1、真实的历史

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5月,德国装甲部队横贯法国,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

40万英法联军被包围在法国北部,开始向法国海滨小城敦刻尔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惟一希望。

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法文:Dunkerque),法国东北部濒临多佛尔海峡的一座古城。从地图上看,它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要找到它的确切位置还得花点功夫。

当时,40多万英法联军被挤压在这座小城里。如果他们被全歼,世界历史很可能会彻底改变。

数千名英法士兵等待从敦刻尔克海滩撤离

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三面受敌,一面临海,处境非常危急,唯一的生路就是从海上穿过英吉利海峡,撤回英国本土。

此时,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的坦克离港口仅10英里。

英国士兵躺在敦刻尔克沙滩上,用他们的来福枪向敌机射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1940年5月24日,德军接到了希特勒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

关于希特勒为何会下达这个奇怪命令,历史学家持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是因为敦刻尔克地势低洼,遍布沼泽,不利装甲部队前进;也有人认为是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保证,仅凭空军就可以消灭联军;也有人认为是希特勒想与英国议和…...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总之英法联军因此获得了喘息之机。英国政府发动大批军舰、民船前来营救自己的子弟兵。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而滑稽的一幕。上千条各色各样的船向着敦刻尔克驶去。有颜色鲜艳的法国渔船,有运载乘客的旅游船,还有维修船、扫雷艇、拖网渔船、驱逐舰、救援船、雷达哨船……

有人开玩笑说:英格兰所有能漂浮的东西,全部都去了敦刻尔克。

这支难以形容的船队,由各式各样的英国法国人驾驶。他们中有银行家、牙科医生、出租车司机、快艇驾驶员、码头工人、少年、工程师、渔夫…...他们中有娇嫩的童子军,也有古铜色皮肤白发苍苍的老人。

《敦刻尔克》剧照

一艘大驳船在泰晤士河上拖着几艘参加撤退行动的小船

他们中很多人明显是穷人,他们没有外套,穿着破旧的毛衣和卫生衫,他们穿着有裂缝的胶鞋,在海水和雨水中浑身湿淋淋的,彻骨的寒风中他们饥肠辘辘…...

这只奇怪的船队在炮火的轰击下,没有武装、没有护航,但他们却迎着枪林弹雨和硝烟烈火,在漂着沉船的海面,灵活地向前行驶着。

按照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计划,力争救出3万到4万人,但最终却救出了33万人…...

从敦刻尔克归来的英军士兵与女友拥吻

2、诺兰眼中的敦刻尔克

豆瓣8.5分,IMDB8.7分,表面上看《敦刻尔克》还是一如既往的诺兰式高分。

但如果减掉没看片就刷五星的脑残粉,你会发现本片的争议极大。

有人说是“为了拿奖走火入魔”、“无新意的流水账”,也有人说是“诺兰最好的作品”、“影史最佳战争电影”。

甚至还有网友说:建议影院特设诺兰厅,不要座椅,大家跪着看…...

电影一开场,几个英国士兵,游荡在空无一人的敦刻尔克城区里,空中飞舞着德国人的劝降传单。

其中一个小伙子捡了几张传单,还在烟灰缸里捡了一个烟屁股,正准备找个角落,抽着烟,拉个屎…...这时候,德国人的枪响了…...

当死里逃生的小伙子跑上沙滩,才发现,30多万英国士兵挤满了敦刻尔克沙滩:呼啸的德军轰炸机,轰鸣的炸弹,横七竖八的尸体…...

这个时候,诺兰开始搭建他的叙事迷宫。

电影分出了三条故事线:第一条,沙滩上,三个士兵想尽一切办法逃离敦刻尔克。

第二条,在大海上,道森先生驾驶着一条民船,驶往敦刻尔克营救士兵。

第三条,三架英军的喷火式战斗机盘旋在敦刻尔克上空,与德国空军殊死搏斗,掩护大撤退的英军。

这三个故事的时间维度是不同的。发生在沙滩上的故事是一个星期,发生在大海上的时间是一天,空中则是一小时。

诺兰把这三个时间维度,剪辑在了一起。沙滩的士兵,海上的民船,空中的战斗机,他们都在敦刻尔克,但他们处在不同的时间维度里。

也就是说,发生一个事件,会在电影中出现三次,而且出现的顺序并不相同。这样的剪辑,构架出了烧脑的视听感受。对观众来说,观影障碍确实挺大的。

另外一方面,这部《敦刻尔克》有反故事、反高潮的倾向。整部电影的故事极其简单,几乎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人物对话极少,你甚至可以把它当成默片来看。

电影中的人物情绪也非常克制,很少出现大喜大悲的情绪。大型战争场面极少出现,还几乎没有血腥镜头…...

这一系列的处理方式,都决定了《敦刻尔克》与传统战争大片截然不同,与传统商业电影大相径庭。

据说,本片是诺兰“献给自己50岁前的礼物”。它确实很任性,很个人,很诺兰。

迷宫一样的叙事方式,除了让观众感觉很疲惫,它也为观众提供了从士兵、民众、飞行员三个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壮举,让观众多维度地感受到战争的惨烈。这部《敦刻尔克》是一部让观众最大限度接近战争的另类作品。

因此,有豆瓣网友评论:“没有慷慨激昂,没有热血沸腾,没有英勇冲锋。只有惊恐的士兵,泥泞的海滩,阴暗的天空,求生的欲望,沉闷的气氛,压抑的绝望。战场就是炼狱,生命就是这么卑微…...”

3、你的敦刻尔克

电影结束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段著名演讲里:“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作战…...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

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二战欧洲政坛最后一个硬汉:丘吉尔

现在,你看着这段文字,恐怕很难心潮澎湃。但如果你能换一下心境,试想一下当时的欧洲局势:

除了英伦三岛,整个欧洲都在纳粹的兵锋之下。在美国不愿参战的前提下,英国想挽大厦之将倾,几乎已不可能。以当时的局势推测,整个欧洲必将沦陷,纳粹很可能将在全世界肆虐…...

你或许能体会到丘吉尔讲出“我们决不投降”时的悲怆与壮烈。

在诺兰的《敦刻尔克》中,将这种绝望的气氛营造到极致之后,再用丘吉尔名言结尾,或许这位天才导演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就是这个样子吧。

丘吉尔还发表过另一段演讲:“如果我们失败,那么整个世界,包括美国,包括我们所知和关爱的一切国家,都将坠入一个新的黑暗时代的深渊…...

因此,让我们忠于职守,倘若英帝国及其联邦得以永存,人们将会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

当电影上映的时候,电影就不再属于导演了,它属于每一个观众。但无论你赞美它,或是批评它,你都很难忽视它,因为它是你从未见过的战争电影。

明天9月1日,来告诉我,你们眼中的《敦刻尔克》是什么样子的吧!

(来源:乌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