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知识产权案增幅迅猛 类型“多样化”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祁增蓓 摄

中新网西宁4月25日电(祁增蓓)25日,记者从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宁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获悉,2016-2020年,西宁中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38件,收案数逐年上升,尤以2019年、2020年增幅迅猛。2020年与2016年相比,多收案169件,较2016年增长了457%。

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正涛介绍,青海省是一个文化、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内陆省份,知识产权案件总量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不多的现象与青海省经济文化不发达的现状相一致,显现出知识产权是经济发展晴雨表的明显特征。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青海省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数量双双飙升,与此相对应,西宁中院知识产权案件亦呈现明显增长态势。2016年、2017年知识产权案件仅二、三十件,2019年、2020年受案数分别为168件、206件,增幅迅猛。

图为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正涛介绍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 祁增蓓 摄

“与2016年相比,专利纠纷、技术类、商业秘密案件数量增加,此类案件专业性强、法律关系复杂,加之审判经验少,专业人员匮乏,审理难度增加。”黄正涛说,个别案件诉求赔偿额达到1000万元,争议标的越来越大,审理案件难度亦在增大。

商标权侵权案件中,原告多为青海省外经济发达地区知名企业或上市公司,经济实力雄厚,被告多是位于市场环节末端的零售商,绝大多数是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不大,注册资金较少。

“被告对商品品牌的辨识度较低,对商标法律知识缺乏认知,对产品真假的辨识能力不强,往往认为自己也是侵权产品或作品的受害人,普遍存在抵触情绪,除在法院送达文书、开庭审理等程序时不配合外,对实体审理的结果也同样表现出不理解与排斥。”黄正涛说。

此外,随着维权产品不断增多、民众维权意识增强以及维权力度增大,知识产权维权区域也在不断扩张。从全国范围来看,正逐步从大城市向西北城市转移。维权范围由2016年至2018年国内为主转为国内国外维权并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