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獲獎牌亦英雄——中國香港“牛下女車神”李慧詩的奧運勵志故事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劉寧)推著賽車,慢慢走下賽道,灰色賽服裏包著的李慧詩一直低著頭,取下頭盔,走到教練沈金康身邊,一句“教練,唔好意思(不好意思)!”眼淚已經浸溼了眼眶。

來裏約之前,李慧詩夢想再次站上奧運領獎臺!可惜,這位2012年倫敦奧運為中國香港代表團奪得唯一一枚獎牌的女自行車運動員未能如願,凱琳賽中經歷摔車,最終以爭先賽第六名的成績結束裏約奧運之旅。

四年的努力,未能再次站上領獎臺,李慧詩難掩失落,賽後混合採訪區裏哭成淚人,“傷口痛,我忍得到,但其實心好痛!”

8月16日,李慧詩(右)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王昊飛攝

裏約奧運前,背負著為中國香港再次奪得獎牌的期望,李慧詩與自己的團隊在廣州大學城自行車館裏進行了50多天的集訓。

每天早上六點半準時起床,涂兩片果醬麵包,吃好早餐,“牛下女車神”就與隊友一起踏進那個賽道溫度接近38攝氏度的場館,日復一日訓練,衝擊奧運獎牌的騎行一刻不曾停歇。

在別人看來,自行車隊訓練苦悶,長年累月背井離鄉,但在李慧詩眼中沒有“辛苦”二字,“自行車是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別人常說工作很辛苦,但十多年來,因為喜歡自行車才會來到這裡,從來不會想為了什么,全情投入就不會覺得辛苦,可能很變態,但工作其實應該是一種樂趣”。

每天高強度訓練,10多年來,總會有累的時侯,早晨睜開眼,有氣餒、想放棄的時侯,李慧詩總會理智地想到解決出路:“其實累有兩種狀態,一是體力上,另一是心態上,總有方法去克服,在這臨界點,心態又好,想想開心一日,不開心又一日,就會撐下去。”

懷著夢想來到裏約,李慧詩踏上奧運賽道就遇挫,在自己的強項凱琳賽第二輪中,“牛下女車神”與澳大利亞名將米爾斯發生碰撞,摔倒在賽道上,賽服肩部被刮了一道長長的口子,還擦傷了膝蓋。沒有比賽成績的李慧詩不得不進入七到十二名的爭奪戰,並最終奪得第七名。

李慧詩說:“當日心真的好痛,我覺得傷口沒所謂,我忍到,但我付出了很多,沒想過一撞就失去了決賽資格。”

8月16日,李慧詩(右)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王昊飛攝

心有不甘,再次踏上奧運賽道,女子爭先賽中,李慧詩一路過關斬將,但在四分之一決賽中不敵德國選手克·沃格爾,最終僅獲第六,結束裏約奧運之旅。

中國香港自行車隊總教練沈金康說:“我認為她的拼搏精神值得站上領獎臺。凱琳賽是她的主項,比賽中受傷,她的傷其實蠻嚴重,肩部、腿部和膝蓋都傷了,疼得晚上難以入睡,但她堅持要比爭先賽,這麼多年來就是這麼堅持下來的。”

29歲的李慧詩與很多專業自行車運動員一樣最初練的也是田徑。在重建的公屋牛頭角下邨長大的這位香港姑娘由於患有貧血症,體能恢復比一般運動員要慢很多。

2007年比賽時,李慧詩曾因骨折受傷,一度退出賽場。養傷期間,沈金康曾想過勸退她,但李慧詩對自行車運動的堅持和熱愛讓他打消了這一念頭。

李慧詩說:“夢想是最能讓人燃燒起來的一個追求。別人覺得自行車訓練特別枯燥和苦悶,我覺得這是我的生活和工作,全情投入就不會覺得辛苦。”

經過刻苦訓練,重返賽場的李慧詩成績突飛猛進,2010年便奪得亞運會女子計時賽500米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李慧詩奪得場地自行車女子凱琳賽銅牌,為中國香港代表團贏得倫敦奧運唯一一枚獎牌。

李慧詩在2016年奪得場地自行車亞錦賽凱琳賽金牌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評價道:“她展現出百折不撓的鬥志,充分反映香港運動員堅毅不屈的精神。”

貧苦環境中成長,先天貧血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重傷後再次踏上賽道,奧運賽場經歷跌宕起伏,在別人不認同的時候堅持信念,在失敗受傷後勇敢面對,重新出發,李慧詩說:“不是領了獎,運動員就有價值,沒有獎就不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