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月PPI創逾四年最大月度漲幅 受能源價格推動

路透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據路透社14日報道,美國1月最終需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錄得逾四年來最大月度漲幅,因能源產品的成本上升;但強勢美元繼續壓制核心PPI。

原材料成本上漲在提升全球各地的生產者物價,尤其是中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但分析師仍預計,由於美元表現強勢,美國整體通脹將保持逐步攀升的態勢。

“中國1月價格(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創2011年以來最大。鑒於價格上漲壓力大多來自原材料價格從去年的低位反彈,所以較長期觀點仍偏於謹慎,但並不擔憂,”FTN Financial分析師Jay Morelock表示。

美國勞工部週二表示,1月最終需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前月上漲0.6%,為2012年9月以來最大漲幅。去年12月的漲幅為0.2%。部分服務的價格上漲也推動了1月PPI升勢。

經濟分析師此前預期1月PPI上升0.3%。儘管PPI較前月跳漲,但較上年同期僅上漲1.6%,與12月相近。1月扣除食品、能源和貿易的最終需求PPI較前月上升0.2%,去年12月升幅為0.1%。

這項所謂的核心PPI較上年同期上升1.6%,低於12月的1.7%。美聯儲的通脹目標為2%。

通脹逐步上升,加上就業市場趨緊,以及經濟增長增強,應會支持美聯儲今年繼續上調利率。美聯儲預計2017年升息三次。

美聯儲主席耶倫週二對美國議員稱,等太久才撤走寬鬆貨幣政策是“不明智的”。

受耶倫講話影響,美元指數觸及三周高位。美國公債價格下跌,美股漲跌互現。

強勢美元

更多的美國製造商報告稱原材料價格上漲。1月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物價指數升至2011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ISM的該指數與PPI有密切的相關性,已連續11個月上升。升勢主要反映了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情況。受全球經濟穩步增長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油價已攀升至每桶50美元上方。

但由於美元兌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國的貨幣進一步走強,加上薪資增長依然溫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消費者通脹的溢出效應可能有限。

上周五出爐的政府報告顯示,1月剔除燃料的進口物價連續第三個月滑落。路透調查的分析師預測,定於週三發佈的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料較前月上升0.3%,升幅與去年12月持平。

“儘管通脹仍趨於上行,但加速程度並不像今天主數據所體現的那麼快。對美聯儲而言,眼下通脹還不是問題,”富國證券分析師Sarah House表示。

1月最終商品需求PPI增長1.0%,為2015年5月以來最大增幅。這占整體PPI增幅的60%以上。12月為增長0.6%。

躉售食品價格1月持平,12月為增長0.5%。醫保成本小升0.2%,這類成本會反映在美聯儲偏愛的通脹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中。

1月貿易服務PPI上漲0.9%,前月為持平。該指標衡量的是躉售商和零售商獲得的利潤變化。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