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申遺“伯樂”到榮譽市民:聯合國專家吉姆·桑塞爾黃山“情緣”

text

新華社合肥5月28日電

題:從申遺“伯樂”到榮譽市民:聯合國專家吉姆·桑塞爾黃山“情緣”

新華社記者詹婷婷

呂秋平

朱青

身著筆挺的西裝、戴著熊貓圖案的領帶,73歲的吉姆·桑塞爾在27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開幕式上收到了一份特別“禮物”——黃山“榮譽市民”的稱號。

作為曾負責黃山申遺考察與評審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遺產評審高級顧問,吉姆·桑塞爾被認為是黃山的“伯樂”。

“正是由於他客觀公正的推介,黃山走進了‘世界遺產名錄’;正是由於他的建議和引導,黃山及時補齊了文化遺產申報材料,黃山才成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執行主任黃林沐如此評價。

“榮譽市民”稱號是黃山市當地政府和民眾想到的感謝桑塞爾的最佳方式,曾被授予過這一頭啣的有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他們都對黃山旅遊及文化發展、推動黃山走向世界等,做出過重要貢獻。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得到過許多榮譽,但沒有一項是一個城市的‘榮譽市民’,這讓我覺得很榮幸。”桑塞爾說。

桑塞爾與黃山的緣分要追溯到20多年前。在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黃山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自然遺產”。1990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派專員吉姆·桑塞爾博士赴黃山考察。他的考察報告,決定黃山能否順利通過評審,拿下這頂世界級桂冠。

三天的考察結束後,走遍世界名山大川的桑塞爾認為,黃山遠比他在照片中看到的精彩得多,“在我看過的山中,黃山是最特殊的、最絕妙的”。

當時隨行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考察第一天的中午時段,大家都坐下來在休息,只有桑塞爾博士丟下手中點心,趴在石頭上不斷拍照,隨後竟躺在石頭上,以帽蓋臉,似乎靜靜地品味和感悟黃山的美麗和神奇,長達20分鐘。

之後,他甚至使用自己拍攝的飛來石等照片來推薦黃山。桑塞爾在他的考察報告中寫道,“黃山居中國藝術、文化、環境遺產的中心,優美的自然景區,以中國古代藝術、文字、建築及歷史上64座廟宇所裝飾潤色,顯得格外高崇”、“黃山的自然美和自然文化世上罕見,應增列為世界遺產之內”。

更出人意料的是,考察完畢的他說:“黃山不僅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也應該申報文化遺產。”在他看來,黃山的文化資源也極為厚重。於是,最初僅打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黃山,迅速補報了文化遺產材料。

1990年12月7日至1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4屆會議上,黃山成為惟一一個獲得批准通過“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風景區,這被看成是黃山走入國際視野的開始。

距離桑塞爾的再次黃山之行,隔了20年。這一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行。桑塞爾的世博會之旅非常短暫,他只看了加拿大館和安徽館。看加拿大館,是因為他現在居住在加拿大,而在安徽館停留的10多分鐘,他專注的正是黃山。

2010年6月,黃山再次迎來了它的“老朋友”。這次的桑塞爾沒有帶任何工作,只是單純地“想看看黃山”。當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李金水請他給位於蓮花峰腳下的一顆黃山松命名時,他先是笑談命名為“教授松”,卻在經過三個小時的思考後,將這顆頑強的松樹命名為“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松”。

參加此間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是桑塞爾與黃山的第三次“對話”。在他看來,眼下有更多的遊客來到黃山旅遊,但旅遊業發達對黃山的世界遺產保護不是壞事,“黃山找到了最佳的平衡點,景區得到了保護,也促進了當地社區繁榮”。

對於黃山當地媒體將他稱為黃山申遺的“恩人”,吉姆·桑塞爾認為,黃山申遺並不是某一個專家能決定的,背後有許多人的努力與奉獻,“我只是做了我應做的工作”。

住建部城建司風景處處長左小平告訴記者,目前,世界自然遺產有170多處,其中桑塞爾參與考察評估的多達百處以上,“中國現有的10處世界自然遺產和4處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中,有8處桑塞爾參與其中,給了我們非常多的建議與幫助”。

吉姆·桑塞爾把他的一生獻給了世界遺產保護事業,並樂在其中。他的職業生涯於1962年起步於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之後去了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烏干達等東非國家的國家公園從事保護工作。1984年,他成為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遺產評審高級顧問,一直工作至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