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郝亞琳)時隔3年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將於近期在韓國重啟。分析人士認為,在國際形勢複雜敏感、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此次重啟也凸顯出中國務實的外交姿態和致力於地區合作的誠意。
應韓國總統樸槿惠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10月31日至11月2日對韓國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他將與日、韓領導人共同出席在首爾舉行的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在國際形勢複雜敏感、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隔三年再次舉行,加強三國合作對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帶動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26日下午舉行的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說。
據他介紹,此次會議期間,三方將回顧三國合作進展,探討務實合作,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三國領導人還將共同會見記者,出席中日韓工商峰會。
中日韓合作起步於1999年。2008年,三國決定在保留東盟和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期間會晤的同時,將三國領導人單獨舉行會議機制化,每年在三國輪流舉行。
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佈非法“購島”,導致中日關係急劇惡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後參拜靖國神社、美化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的行徑更加劇了亞洲鄰國的不安和日本同鄰國關係的惡化。因此,當年5月在北京舉行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後,這一機制陷入停滯。
清華大學教授劉江永說,在當前局勢下,三國都有重啟這一機制的意願。安倍面臨著國內國際雙重壓力,要求他改善與鄰國的關係。由於關係惡化,中日間多個交流對話機制被中斷,兩國經貿合作也陷入低迷。韓國從2012年會議後就擔任三國合作協調國至今,也希望會議能夠重啟。考慮到三國的高度相互依存和三國合作對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性,中方也是同意恢復這一機制的。
“中方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在回顧總結過去的基礎上,為中日韓合作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加強三國在經貿、人文、可持續發展等傳統優勢領域的合作,拓展在國際產能、創新經濟、信息技術、減貧等新興領域的合作。”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
中日韓是亞洲地區主要經濟體,三國經濟總量佔亞洲經濟總量的70%、世界經濟總量的20%。2013年,三國間貿易總額達到6814億美元,超過中國與歐盟或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額。
“周邊外交是中國外交的首要。中日韓互為近鄰,中國同意恢復這一機制體現出中國外交的務實靈活。三國領導人會面也有利於改善周邊關係。”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說。
分析人士認為,合適的政治氣氛也是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得以恢復的重要條件。
一方面,樸槿惠就任韓國總統以後,中韓關係和雙邊經貿合作加速發展。2013年6月,樸槿惠擔任總統後首次訪華,習近平主席在兩天時間裏同她兩次會面,雙方一致同意進一步推進兩國間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今年9月,樸槿惠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體現了兩國共同致力於地區和平穩定的決心。
今年6月,中韓簽署自貿協定,為兩國企業經貿合作帶來巨大機遇,也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以來,中日關係有所回暖,成為會議得以重啟的一個基礎。
2014年11月7日,國務委員楊潔篪在北京與來訪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舉行會談,中日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雙方在承認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有不同主張的同時,同意利用各種多雙邊渠道逐步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努力構建政治互信。
同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會見了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安倍。
今年3月,三國在首爾舉行第七次中日韓外長會,決定在此次會議成果基礎上,為在三國均方便時儘早舉行三國領導人會議而繼續努力。
“這次領導人會議的重啟符合三國和本地區的共同利益,但是,會議的效果如何取決於日本的態度。中韓兩國不會為了三方合作而放棄自己在重要原則性問題上的立場,比如歷史問題。”楊伯江說。
劉江永說,領導人會議的重新召開為三國提供了直接接觸和交流的機會,是有益和必要的,但不能指望一次會議就解決所有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