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 马来西亚拿督吴恒灿:文化交流要“清风细雨”

亚太日报

text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一向被看作是最“虚化”的概念。随着RCEP协定的签署,文化交流的作用再次突显出来。对此,《亚太日报》在2021年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开幕前对马来西亚教育部国际语文局董事部董事、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灿进行了专访。

吴恒灿认为,“经济落地,文化先行“,文化交流是一切经济合作的基础,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式的区域内文化交流可以让域内国家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为地区间的全面合作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疫情下,中马民心继续相通

吴恒灿说,中马民间交流很广泛,马来西亚在1974年和中国建交,马来西亚人民对中国的友谊始终保持极高水准。据拿督本人研究,马来西亚是全球除巴基斯坦外,民间层面对华友好程度最高的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已经是全球除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之外中华文化氛围最好的社会。

拿督吴表示,公元七世纪,中国的义净法师从广州出发,经海路游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地,是第一个走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人。义净法师在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也就此为中马双方的民间友谊打下浓厚的基础。

尽管在疫情的挑战下,两国的线下交流出现明显减少,但是两国间的民心相通从来没断过,2020年初武汉报告疫情后,马来西亚全国马上对武汉进行支援;而在马来西亚疫情出现蔓延趋势后,中国也对马来西亚进行了多轮援助。

图片2.png

中医智慧通过网络惠及海外

吴恒灿介绍说,中国的民间中医团体在疫情期间为马来西亚人民做出突出贡献,中医将一些药剂预防及治疗经验通过线上交流介绍给马来西亚人,对中医有文化认同的马来西亚人也能随时得到来自中国的中医支持。

最近中国作家协会和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携手,在马来西亚成立“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这也是东南亚第一个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借助这个平台,民间中医团体可以更广泛地将中医治疗预防方案传播到整个马来西亚,惠及当地居民。

中国疫苗在马来西亚形成“疫苗文化”

拿督吴表示,当前有三款中国产疫苗正在马来西亚进行接种,其中科兴公司的疫苗已经有1600万剂在马来西亚投入使用。而针对马来西亚东部地区的特殊接种情况,马来西亚政府也专门向康希诺公司订购了350万剂可单针使用的疫苗,在8月中旬首批20万剂疫苗运抵马来西亚时得到当地人民的关注。

得益于中马之间良好的关系和对中国疫苗研发团队的信任,马来西亚很多人在接种疫苗时指明要求注射中国产疫苗,两国之间已经由此建立起很高信任度。而作为国家层面的支援,中国也向马来西亚捐赠了50万剂科兴疫苗。

图片3.png

吴恒灿认为,疫苗在马来西亚当地被演绎成“疫苗文化”,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创新部长凯里在接种中国疫苗后公开表示“自己中文变好了”并用中文对中国表示感谢。

“经济落地,文化先行”

拿督吴认为,要想让15个国家凝聚在一起发挥实际作用,就要奉行“经济落地,文化先行”的方针,他表示这是当前最亟需解决的方针问题,一切中国在域外进行的经济交流活动都要先有文化活动打前站。就像中国疫苗在马来西亚推行一样,一个“打疫苗会中文”的演绎就可以打消大部分人对疫苗的担忧,容易在当地产生对中国和华人的亲近感。

吴恒灿说,中国的对外文化展示活动应该讲究“清风细雨”而非“疾风骤雨”,就像中国和韩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年活动,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让双方民众对彼此的文化产生兴趣和认同。

吴恒灿建议中国与RCEP协定其它14方进行长期的、类似“文化交流年”这样的文化展示活动,保持持续性的努力,不能试图一蹴而就。讲中国故事,其中“说好”的部分只占五成,剩下的五成要让听众“听好”,“听好”这一步就要适应每个国家不同的国情。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