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国际恐慌无益于疫情防控

亚太日报

text

当地时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此后,世界各国都对此作出了响应。大部分国家都加强了海关的检疫力度,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一些国家还选择了停飞中国航线,暂停发放签证,停止接收中国游客团等对策。

各国政府都有义务确保本国人民生命安全。为了阻断新型病毒的传播路径,防止疫情蔓延,采取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必须警惕一些诸如“中国已成为‘疫区国’”等渲染国际恐慌氛围的言论,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导致过度反应。

随着相关信息的公开和解读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PHEIC并不是一纸“禁令”。PHEIC认定的目的在于最大化保护和最小化不必要的干扰,而不是渲染恐慌。《国际卫生条例》中明确规定了认定PHEIC后,各国的防疫措施应保持最小程度的不利影响,避免对国际运输和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干预,同时任何限制性措施都必须基于科学原则和科学证据。1月28日,WHO总干事谭德塞也明确表示不主张包括撤侨在内的过度反应行为。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上,中国做到了快速反应。从2009年4月北美爆发H1N1流感到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美国用了6个月的时间,届时被感染者已超过百万。而面对“新冠肺炎”,中国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成立了专门的中央工作领导小组,成功甄别出病原体,并运用多种治理手段阻止病情蔓延,致力保障疫情严重地区的物资供应,在防控防治上做到了高重视,高效率。

采取诸多“超常规的有力措施”,固然会对中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但也正是如此严格的防控措施,使“新冠肺炎”的海外输出性病例得到有效控制,让中国赢得了国际上的支持与信赖。1月30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决定不限制飞往柬埔寨的中国航班,不劝告在华柬埔寨留学生回国;1月31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沙阿·穆罕默德·库雷希重申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并强调国际社会广泛赞扬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日,在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通话中,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印方主张客观理性评估疫情,对中国最终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面对跨越国境的流行性疾病,最好的处方是世界各国采取有效适度的行动以及紧密的合作。长期来讲它体现为共同科研,医疗基础设施投资;短期来讲则体现为医疗必需物资的援助。抗击病毒并非一日之功,“一刀切”式的“大关门策略”既会打击本国的旅游业与贸易,也会使得国际协作受阻,加大国际治理的难度。与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共同之敌为战,国际社会携手与共方为最善之策。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