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商人”傅育宁在华润这6年

界面新闻

text

傅育宁正式结束了在华润集团近6年的任期。

7月28日,华润集团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了中央关于华润集团董事长调整的决定:免去傅育宁华润集团董事长职务,由王祥明接任,王祥明不再任华润集团总经理一职。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办理。

此次人事变动并不让人意外。1957年出生的傅育宁在今年3月迎来63岁生日,超出了央企领导的退休年龄,已进入超龄服役期。

傅育宁持有大连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及英国布鲁诺尔大学海洋工程力学博士学位,一向给人以“学者型商人”的印象。2014年4月,原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贪腐案爆发,傅育宁临危受命,从招商局集团董事长调任为华润集团董事长。

对于选任傅育宁为华润集团董事长的原因,彼时有分析认为,同为央企的招商局集团和华润集团在业务上比较相似,另外,傅育宁的长处在于对资本市场非常了解,对集团的多元化发展也颇有心得。

消除宋林贪腐案给华润集团带来的负面影响、稳定局面,是傅育宁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来华润后,傅育宁在不同场合,分别以“铸魂”、“问心”等为题,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的内涵作了阐述,也对经理人的行为操守、价值取向提出了要求。

2015年9月,傅育宁对外发声称,时隔一年多后华润已逐渐从宋林贪腐案的影响中走出来,步入了经营管理的正轨。

华润集团历史悠久的企业,前身是于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联和行”。1948年联和进出口公司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1983年改组成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12月,与外经贸部脱钩,列为中央管理。2003年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

2008年起,华润集团设定了七个战略业务单元,包括地产、电力、消费品、医药、水泥、燃气和金融。2004年-2014年4月,宋林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期间,华润集团共完成近20宗重组或并购。

依靠大规模收并购,华润集团不断扩大规模。据华润官网数据,截至2013年末华润集团总资产为11337亿港元,比2004年的1012亿元增长了10倍,实现营业额5002亿港元。

进入傅育宁时代后,华润集团的风格开始变得保守起,对外扩张的态势减缓,更偏向内部整合与产融结合。直到2019年,华润集团才实现整体营业额6550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华润集团的总资产为18896亿港元,比2013年增长66.7%。

加入华润不到一年的时间,傅育宁便开始对消费和大健康板块 “大开刀”。2015年,华润集团剥离香港上市平台华润创业旗下零售饮品等业务仅保留啤酒业务,并更名为“华润啤酒”,此后从百威英博回购了华润雪花啤酒剩余的49%股权,股价一度大涨。

傅育宁表现出对华润医药的“空前重视”,在调任华润集团董事长的同一年,开始兼任华润医药的董事长。在傅育宁的主导下,华润医药主营业务被划分为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三大类,并在2016年10月在香港上市。

2019年华润医药完成对A股上市公司江中集团的收购,目前旗下包括华润三九、华润双鹤、东阿阿胶、华润江中四家A股上市平台,

华润医药是医药全产业链公司,旗下包括华润三九( 000999.SZ )、华润双鹤(600062.SH )以及东阿阿胶( 000423.SZ )三家A股上市公司和29家核心业务附属公司,产品包括化药、中药、生物制品、原料药、大输液、制药装备、医药流通等多个领域。

2019年,华润医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44.54亿港币,年内利润50.98亿港币,是华润集团的重要利润来源。

除了华润医药外,2016年,华润还通过向香港上市公司凤凰医疗注资的方式,实现华润医疗板块借壳上市,凤凰医疗后更名华润医疗,成为华润集团旗下第7家香港上市公司。

2016年是华润集团“十三五”战略的起步之年,其确立了“双擎两翼”战略发展构想,在“实业”引擎之外加配“资本”引擎,利用资本的跨界能力,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市场、重要产业的研发平台配置资源,利用金融的多样化资本运作手段,提高集团资产“证券化”比例,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

尽管华润集团旗下有金融业务,但在过去与其它产业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2016年4月初傅育宁提出,将加快建立产业基金,决定组建大健康、商业地产、华创消费品、能源、微电子等9个产业基金。

2016年初,华润置地深圳公司与华润信托等成立基金,这是华润置地首次在商业地产开发中引入基金,总募集金额近50亿元,用于投资华润置地在珠海横琴自贸区的国际化商贸综合体“万象世界”。

2016年,华润置就提出“开发物业+投资物业+X”的新商业模式。在母公司华润集团注资以及金融平台的帮助下,华润置地的商业地产发展迅速,2019年的租金收入达120.3亿元,成为继万达商业后第二家租金收入突破百亿的内地房企。

不过与商业地产相比,华润置地在住宅开发上的表现却略显落寞。2014年华润置地的销售增速降至冰点,仅有4%,在市场火热的2015、2016年,华润销售增速也仅为15.3%、27%。

经过2017年内部反思后,销售增速虽然在2017年、2018年达到40.8%、38.5%,但2019年却回到15.1%,与2015年基本持平,实现合约销售额2425亿元,勉强维持住“行业规模前十”的底线。

除了自身的地产开发业务难以拔得头筹外,傅育宁任期中,华润集团也失去了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头衔。

从2000年到2015年,华润集团一直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2015年7月-8月宝能系在二级市场多次举牌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后,华润集团只有一次象征性增持,以至于在沉默中失去第一大股东位置。

原万科独董华生曾撰文直言,因为华润在万科控制权之争中令人困惑的左右摇摆和反复,使华润既丧失了第一大股东地位,又与经营管理层走向对立。因此,国资国企如何当股东,就不仅是一个万科的个案,而是一个大的战略定位问题。

在给华润全体员工的2020年新年献词中,傅育宁提到:“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需要潜心研究和认真思考集团未来战略这个关键命题”,这也是他给华润集团留下的最后一道未解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