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印度为什么总和邻国“处不好”?

text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雪真 宁林 苑基荣】“印度和区域国家关系紧张,正面临外交孤立状态。”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库雷希6月19日在参议院发表政策声明时这样说。在过去的一个月,印度接连不断地和左邻右舍制造冲突: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在去年发布新版地图把与尼泊尔争议地区“划为己有”后,印度官方前不久又大张旗鼓地宣布经过该地区的公路项目竣工;印度军队还对巴基斯坦突下狠手,在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线附近对巴方一侧进行“无差别、无缘由的开火”……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印度总处不好同邻国的关系?对中国,印度总也摆不平心态。为做地区霸主,印度的很多做法又被其他邻国批“逼人太甚”,曾推出的“邻国优先”政策也成了昙花一现。

“邻国优先”惨败于民粹主义

在过去几十年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共发生过3场大规模战争,1场小规模战争。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两国关系因克什米尔问题在多数时间里都处于敌对和紧张状态。2016年1月中旬的一期《今日印度》周刊曾谨慎看好莫迪推出的“邻国优先”政策:“‘邻国优先’的外交政策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在巴基斯坦问题上,莫迪收获了开放和灵活的声望。这为他在处理对巴关系时提供更多选择。最重要的是,莫迪在快速学会如何跟巴基斯坦打交道的同时,还知道该和谁打交道:在巴基斯坦,军队说了算;对巴基斯坦来说,克什米尔问题很重要;巴基斯坦国内各派利益不一……”但过去几年,印巴关系并无明显改善。2019年2月,多架印度军机飞越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线对巴发动空袭导致两国爆发空战,一度让国际舆论担心第四次印巴战争一触即发。

“印度正为莫迪短视的中国战略付出代价!”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国际关系学者比姆·卜特尔6月17日在“亚洲时报”网站撰文,并提醒印度总理莫迪“那些不记得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而在一个月前,比姆·卜特尔还专门撰文谈“莫迪的‘邻国优先’在尼泊尔惨败”。他写道:“莫迪在他任职的5年期间,4次在排场和喧嚣中访问尼泊尔,但两国之间的关系却再创历史新低。加德满都认为,印度在尼泊尔遭受苦难的同时努力扩大其核心利益。”文章提到两次标志性事件让尼印关系陷入谷底:第一次是在2015年4月尼泊尔经历特大地震后,由于尼泊尔的新宪法与印度意见相左,印度对尼泊尔实行物资禁运,而尼燃油、燃气等大部分物资需要从印度输入,印度的禁运对尼泊尔民生造成极大影响;第二次是印度在卡拉帕尼地区修建道路从而破坏了尼泊尔的领土主权,尼方发布的新地图成为回击印方的“迫不得已的武器”。比姆·卜特尔总结说,在印度教复兴主义的大旗下,莫迪的邻国外交政策已经崩溃。他最后强调:“印度一直在努力说服其直接邻国、盟友支持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努力,以寻求成为常任理事国。但是,一个不尊重小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国家与《联合国宪章》精神背道而驰。国际社会将敏锐地观察到由于与尼泊尔的边界争端,印度失去了软实力”。

印度国内也有一些反思。印度《经济时报》6月19日题为“在中印酝酿紧张局势之际,莫迪发现邻国都保持‘沉默’”的评论文章称,如果莫迪想在面对最重要的外交挑战时获得周边的普遍支持,那么他是错误的。文章认为,长期以来在处理困难的邻国关系时,莫迪都是采取大胆举措,塑造强人形象,但他现在面临着缓和同中国紧张关系的任务,需要在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情与寻求和平解决危机中走一条谨慎路线。莫迪提出的“邻国优先”政策曾帮助印度解决了与孟加拉国的“飞地问题”,缓和了与斯里兰卡的关系。但这次印度在边境地区与三国同时发生对峙和冲突就很说明问题——印度霸权心态难改,加上莫迪操纵印度教民族主义,越来越偏离“邻国优先”政策的初衷,再次引起周边国家的疑虑和担忧,也让一些长期的贸易和安全伙伴感到不舒适。比如,因去年年底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孟加拉国外长一直推迟访问印度。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立德·拉赫曼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对外军事行动转移民众对国内焦点问题的关注已成为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政府的一个惯用手段。拉赫曼说,“民粹主义正成为印度发展的挑战,不论是印度人民党还是其他政党,印度的精英阶层在民主体制下都难以避开民粹政治的影响。更危险的是,印度媒体也充满了民粹色彩,他们针对邻国进行恶意宣传和报道,刻意挑动民众对他国的敌意,使得形势不断恶化。”

为不做二流国家而“漫天要价”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印度总是处不好和邻国关系,与这个国家的“印度梦”和大国心态有关。上世纪50年代,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就说:“印度要么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印度不甘心做“二流国家”,但却没有和邻国处好关系。印度把巴基斯坦看成是“死对头”,把不丹、尼泊尔、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甚至孟加拉国都看成是印度的“后院”,对南亚邻国和中国发展关系看成是“包围印度”。王德华认为,印度这种大国心态是很复杂的。印度人私下和王德华交流时说,他们很赞赏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的——真正的“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但一些人也错误地解读说,“21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的,下半叶是印度的”。

美国的因素也影响着印度的邻国外交。巴基斯坦知名外交官、前常驻联合国代表玛莉哈·洛迪6月初在《黎明报》撰文称,美国越来越明显的反中策略可能让印度成为华盛顿更紧密的经济伙伴,美国也将加大力度把印度塑造成一个对抗中国的“战略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新德里的扶持正使得后者在处理与邻国的争议问题上越来越大胆。

巴基斯坦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这次对中国的挑衅行为既是为赢得西方的‘青睐’,同时也是为转移其民众对印度政府失败政策的关注,其中包括印度政府外交政策的失败以及防疫和经济发展不力造成的国内困境。”侯赛因说:“印度在南亚地区的政策主要分为两块:一是针对较小邻国的区域霸权主义;二是出于对中国发展的嫉妒,甘愿做西方的代理人来‘遏制’中国。印度现在的行事风格就是一个崇尚霸权主义的区域恶霸。除了中国,印度也正极具进攻性地侵犯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其他邻国的利益。印度应意识到,国家的大小并不等于实力的强弱。寻求成为中国的对手是错误的做法,这将适得其反并且注定会失败。”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近日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有很大责任,他们根本没有研究透中国,而印度政府同中国打交道的心态一直都没有摆正。他还为印度忧心,因为印度自“1947年建国到现在和所有周边国家的领土边界问题都没有解决”。中国提供了很多解决边界问题的机会和契机,但每次都以印度方面的漫天要价吿终。

“目前,中国、巴基斯坦和尼泊尔都与印度存在领土纠纷,让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尼泊尔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创始人柯依纳拉认为,这些争议都应该通过对话解决,“让专业人士坐下来,在证据和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只有这样才能对解决问题有所促进”。

因为“特殊关系”总想充当“大哥”

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和南亚次大陆上的印度之间,只有窄窄的海峡相隔。《环球时报》记者多次从印度前往斯里兰卡采访,当地人说起国内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的族群矛盾时,都会提到矛盾背后的印度影子。鉴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缘联系,同印保持友好关系是斯外交政策重点,但印度在斯里兰卡内战期间的表现,特别是曾暗中秘密资助“泰米尔伊拉姆解放虎”组织,还是让很多斯里兰卡人对印度有种隔阂感。斯里兰卡重建过程中亲近中国的做法也让印度感到很不爽。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电站厂长曾告诉记者,内战刚结束时斯里兰卡千疮百孔,像印度这样的国家根本不愿意来斯里兰卡投资。

印度一直把周边地区作为自己成为大国的基础,但不断插手周边国家事务和外交上的颐指气使让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周边国家很不舒服。有斯里兰卡学者说,实际上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印度邻国已经很注意搞平衡了,就是每和中国合作一个项目就要给印度差不多同样的一个项目,只不过印度方面的效率太低。

6月中旬,为抗议印度在和尼泊尔的争议土地上修筑公路,尼泊尔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以法律形式将争议土地划入尼泊尔版图。该修正案通过后,很多尼泊尔民众自发举行庆祝活动。尼印之间的领土纠纷主要集中在尼泊尔西北部中尼印三国交界处,为自东南向西北方向连成一片的立普列克地区、卡拉帕尼地区和林匹亚杜拉地区。今年2月15日,尼总理奥利在国会特别讲话中表示,“所有历史证据和事实都表明,这些地区都是我们的领土”。据尼泊尔媒体报道,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尼泊尔政府都在当地进行人口普查等活动,但随着印度的不断蚕食,目前该区域完全由印度控制。1998年,尼方就该争议领土向印方提出交涉,并强调“我们没有制造问题,问题是印度人制造的,因此印度人有责任回应问题”。

尼泊尔民族民主党青年团主席阿比谢克·塔帕告诉《环球时报》驻尼特约记者:“这些所谓的争议领土对印度来说极具战略价值,扼守中国西藏和印度首都新德里之间距离最短的道路。历史上,印度曾在尼泊尔土地上中尼边境地区设立了18个哨所,在尼泊尔前国王马亨德拉在位期间,印度同意从尼泊尔土地上撤出这些哨所,但唯独此处争议领土上的哨所至今未撤。”塔帕直言:“尼泊尔是‘陆锁国’,只有中印两个邻国,大量必需品都需要依赖自印度进口,这让印度在尼印关系中占据优势,导致印度有时甚至能够决定我们的内政。”

尼泊尔国家通讯社高级记者阿努潘6月18日在印度“外交”网站刊文,分析五大因素驱动尼泊尔的“反印情绪”:一是印度1975年、1989年和2015年对尼泊尔进行三次“物资封锁”;二是尼印之间的领土纠纷以及尼印间边界开放的现状,频繁发生印度部队越境行凶或尼方人员遭到印方边境部队勒索的情况;三是印度无视佛陀出生于尼泊尔的事实而大力宣传佛陀出生于印度;四是印度习惯性认为尼泊尔是“小弟”,而尼泊尔并不认为印度是“大哥”;五是尼泊尔公众认为许多尼印之间的协议仅对印度有利,如1950年签订的《尼印友好条约》在尼泊尔非常不受欢迎,被公众认为是“将尼置于印保护伞之下的条约”,2008年尼时任总理普拉昌达访印时提出重新审视相关条约,但十多年后仍没有任何进展。

“这是‘特殊关系’的终结时刻吗?”尼泊尔作家姆尔米近日在媒体上撰文说,长期以来尼泊尔对印度的地区霸权感到不满,“越来越明显的是,尼泊尔希望摆脱‘特殊关系’”。在文章结尾处,姆尔米强调说:“反印主义已推动尼泊尔政治长达七十年之久。现在它需要决定双边关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