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遭霧霾籠罩 空氣質量再成熱議

APD NEWS

text

1月14日,鄭州市民戴著口罩騎行。 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聲稱有防PM2.5功能的口罩雖價格在幾十元,仍供不應求,有藥店甚至賣斷貨。淘寶網監測數據顯示,從11日傳出北京空氣污染嚴重的消息至今,形似防毒面具的“N95口罩的成交指數已激增10倍。

來自北京朝陽醫院、兒童醫院等醫院信息顯示,近幾日,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幅度較大。氣象專家說,霧霾天氣時,空氣中往往會帶有細菌和病毒,給人體健康帶來較大危害。

事實上,霧霾天氣持續,空氣品質下降,並不是今年的新現象。這幾年,每到秋冬特別是入冬以後,中國中東部地區時不時會遭遇這樣的情況,其中既有氣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近期中東部地區出現的霧在氣象學上稱為輻射霧,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這些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溼度比較大;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天空晴朗少雲,有利於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溼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

重度污染天氣下,不少地方採取了應急措施。在北京,市政府通過網絡、微博、電視、廣播等渠道發佈提醒信息,建議市民儘量減少出行和戶外停留時間,建議中小學減少戶外運動。13日還首次在部分污染嚴重區域啟動“極重污染日應急措施,施工工地停止土方施工,在京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帶頭停駛公務用車30%等。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認為,嚴格執行政府應急措施,儘量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必須的,但如此大範圍的霧霾天氣導致的污染物累積很難因為一兩個零時措施就出現明顯改善。

朱彤認為,首先應從個體做起切實減少污染排放,要在如此嚴重、持續的污染中得到警示。城市的經濟規模、人口、能源需求量還在不斷增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能耗污染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這是1月14日拍攝的被霧霾籠罩的濟南市市區。 新華社記者周科攝。

新年伊始,中國中東部各地就陸續出現大範圍和長時間霧霾天氣。從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嚴重污染。受霧霾天氣影響,中國各地空氣品質監測數據也引發熱議。

記者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了解到,顆粒物(PM2.5和PM10)為本週連續霧霾過程影響空氣品質最顯著的主要污染物,以嚴重影響環境健康和環境能見度的污染物PM2.5為例,北京、天津、石家莊等華北華東城市部分點位的小時最大值達到900微克/立方米,超過空氣品質日均值標準(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大範圍大霧天氣是造成此次空氣嚴重污染的重要誘因。13日,北京市氣象臺發佈首個霾橙色預警,平原地區將出現能見度小於2000米的霾,厚度可達1到3公里,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這意味著京城上空厚厚的覆蓋著充滿污濁甚至是危險的空氣。

“這臟乎乎的霧是怎麼回事?家住北京大興的悅涵回憶道,6年前,也是1月,也是大霧,她在家門口拍到了美麗的“霧凇,藍天下白茸茸的松樹是屬於冬天的美麗回憶。

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於建華說,霧是由空氣中的水汽凝結而形成,本身不是污染。但北京污染量排放太大,三面環山地理條件先天不足,一遇無風靜穩或大霧天氣,空氣中各項污染物肯定超標。

一時間,霧霾、PM2.5“爆表成為坊間熱議、微博熱門話題。在新浪微博,“多地大霧求擴散位列熱門話題第一位,截至13日15時許,有760餘萬網帖參與討論,網友都在抱怨這樣的天氣,呼籲加強空氣治理,反思經濟發展方式、生活方式。

一位網友說,陰霾沉悶的冬日,到處提醒著污染的指數,拉開窗簾覺得惆悵得要命。還有網友製作大霧版《北京 北京》音樂視頻,“誰在霧裏掙扎 誰在霧裏窒息……誰在強調發展,只顧眼前利益,誰在瘋狂開採,不顧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