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就这两天网上热议的“朝阳区成为全国疫情高风险地区”问题作出回应。她表示,按照国家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需要根据当地新冠肺炎疫情情况,进行风险分级和分类防控,高风险地区的分级标准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且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照此标准,4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确诊的一例境外输入性病例造成其家庭三人的关联性病例,成为一起聚集性疫情,因此朝阳区疫情风险级别定为高风险地区。
津冀来京人员不再实行14天居家观察
4月20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徐颖介绍,对于津冀地区连续驻留满14天的来京人员、北京市往返津冀地区的人员,不再实行14天居家观察。
徐颖表示,集中观察的,主要对入境进京人员、不具备居家观察条件的外省区市返京人员、治愈出院患者、排除疑似人员和密接等人员,为期14天。一般选择交通方便、环境安静、远离人口密集居住与活动区域的酒店宾馆作为集中观察点。为了做好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每个集中观察点成立由属地街乡、酒店管理方、医务人员等组成的工作专班,实行单间居住隔离,统一配送餐食,加强日常消毒保洁,做好心理咨询疏导,让每一位入住人员安心舒心进行观察。对观察人员每天定时监测体温,询问是否存在咳嗽、咽痛等相关症状,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按照医学流程进行处置。集中观察期满前,统一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且身体无异常的解除观察。
之前所有外省区市返京人员,都要按规定居家观察,为期14天。根据4月18日政策调整,在津冀地区连续驻留满14天的来京人员、本市往返津冀地区的人员,不再实行14天居家观察。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村)与居家观察人员普遍签订居家观察承诺书,张贴联系服务卡,运用智能门磁、可视门铃、佩戴式体温计等多种手段加强监督,实现“人防+技防”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确保做到“足不出户”。每日进行健康监测,观察人员定时通过“京心相助”小程序上报体温,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指导居家观察人员做好室内通风消毒等工作。同时,为居家观察人员提供周到的生活服务保障,主要包括生活用品代购、生活垃圾处理、日常药品代开等服务,对确需外出就医的,经评估和备案后由专人专车护送,确保落实防护措施。
北京通报三例居家观察人员违规外出情况:转送集中观察并做核酸检测 隔离14天
在今天(20)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87次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成员、北京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徐颖介绍了北京市集中观察和居家观察管理的情况,通报了三例居家观察人员违规外出情况。
徐颖:目前绝大多数集中和居家观察人员对社区防控都很支持和配合。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部分居民群众防范意识有所减弱,极个别居家观察人员思想麻痹大意,自我约束不严,违背自身承诺,未能做到足不出户。3月下旬以来,根据群众监督和有关排查线索,通过小区出入口排查、调取录像、向本人核实等方式,调查核实了49名居家观察人员违规外出情况。虽然人数不多,但也容易造成风险隐患,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在这里通报三个典型案例。
第一个案例,沈某,3月29日,从外省区市抵京开始居家观察,4月6日违规在小区内活动,社区对其提出警告,当天下午再次违规外出,乘地铁到商场购物聚餐,4月8日社区会同民警对其训诫,转送集中观察并做核酸检测,费用自理,重新计算14天观察期。
第二个案例,汪某某,4月6日,从外省区市抵京开始居家观察,4月16日17日两次违规外出,外出与他人会面,4月18日,其居家观察第12天社区同民警对其训诫,转送集中观察,转送集中观察并做核酸检测,费用自理,重新计算14天观察期。
第三个案例,王某,4月9日从外省区市达京居家观察, 张贴居家观察提示,4月15日王某破坏后骑自行车到银行取款,乘出租车到商场与他人面谈业务。4月17日社区同民警对其训诫,转送集中观察,转送集中观察并做核酸检测,费用自理,重新计算14天观察期。
当前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必须全力以赴,防漏洞,防反弹,协助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仍防继防手段,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居家和集中观察人员管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擅自外出,引起疫情传播或者造成传播风险的,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同时持续组织属地、社区村做好隔离观察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